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考研导师介绍(苑利)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的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导师介绍(郑长铃),1962年3月出生于福建宁德,研究生学历,200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 心副主任,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含中国传统音乐)、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文化安 全等文化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主编《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创作卷》《现代乐风》(执行主编)、《第 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戏曲流派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暨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屏南)研讨会论文集》等,担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副主编(王文章主编),负责统稿、编辑并推出《江南丝竹》、《正字戏》、《德化瓷》、《高甲戏》、《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南派布袋戏》、《安海嗦啰嗹》、《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耿村民间故事》、《湖笔制作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宣纸制作技艺》、《歌仔戏》、《中国书法》、《粤剧》、《漫瀚调》、《陆丰皮影戏》,担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主编,目前已修改、统稿并推出《雕漆技艺》、《中医针灸》、《绣花鞋制作技艺》、《京韵大鼓》、《京西太平鼓》、《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京剧》《北京童话》等,后续仍有相关书目正在编撰中。现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时空可视分析技术研究”的子课题“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信息数据的整理和数据库建设”的课题负责人,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等课题组的成员。
曾著有《陈旸及其<乐书>研究》、《大乐天心》、《音乐的徘徊》,与人合作编著有《音乐趣话》、《南音》等。已完成宋代陈旸《乐书》的点校工作(200卷,50万字),正在出版中。曾在国 家 级核心期刊《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等发表《在田野中走进陈旸》、《闽东云淡门<红莲歌>及其相关小调的旋律特征与文化内涵》等论文、评论近百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历年真题》才思考研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