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怎么做到和爱的人不联系的?
我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
你心里一定有比联系他更重要的事。一定有。
比如你以后的幸福、比如你想要考研、想要减肥、想要变得更好等等……你可以给自己立一个flag,或者给自己发个“毒誓”,一定是认真的那种,只是说说而已马上打脸那种不行。
“如果再联系他,我就减肥不成功” “如果再找他,我就永远是个loser” “如果再找他,我就永远遇不到爱我的人” ……
用你最在意的别的东西作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诅咒”,并且你只要说了,即使抱有侥幸心理,这些自我证言也输入你的潜意识,真正成为代价。 这种是类似于催眠的方式,当事人首先要对自己说的当真和负责。 忍不住不去联系,就去联系,是因为联系了不用付出多大的代价,还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情感需求。这种行为高刺激低成本,容易像吸毒一样无休无止,沦为纠缠。 我一般建议应用于挽回需要断联但是做不到的情况。
没有必要永远不联系。 比如,让他们断联两周,保证他们必要做到就要有个“代价”来约束。如果对他来说当前挽回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个自证预言可以是“如果xx日-xx日我联系他那我就永远无法挽回成功。” 这种情况如果还没有控制住自己,那就是侥幸心理。这时候我们也会有外部约束,如果没有做到,需要有相应的惩罚,屡次做不到就终止合约。(失望分手也是同样的道理,源于屡次“做不到”) 其实也并不是说真的一两次联系了就无法挽回成功,而是你开头能够做到你之前做不到的,那么才是真正挽回或者戒断的开始,是关于意志力的考验。如果你说了还是做不到,甚至很多方式控制了你依然做不到,那么无论你想挽回还是戒断,你之后依然是做不到的,因为每一步都是要从“做得到”开始。(有点绕,细品) 假如你想控制住以后都不联系,那么你能做到两周,后面做到下一个两周,下一个两个月都能没那么困难。而失恋分手后熬过了前三个月不联系,你的心理状况和控制能力都会提升一个台阶。 分手后比较好的状态其实不是不联系,因为控制不联系需要很深的压抑。“解铃换需系铃人”,分手后的疗愈最有效的还是通过和“系铃人”的联系,一步步看清自己,和自己真正想要的,这点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只是要把联系频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你需要引导出对方正面积极的能量而不是负面的,首先你自己就要是正面积极的。毕竟虽然联系的好疗愈性很强,甚至你愿意还可以破镜重圆;但前任的疏离、冷淡、排斥、狠话等等的伤害性和破坏性也会很大,联系的不好你会感觉受到二次伤害。 所以解决这个表面问题的宗旨是:
1 真的下定决心不联系了,就互相拉黑删除一切方式(不要只拉黑),不要留退路,让自己想也联系不到对方 2 心理上或者外部约束加深这行为的代价,摒弃侥幸心理 最后,我实际的立场是,情感中你也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当你能够不被情感所操控和驱使,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候。
一个人抵御不了感情诱惑的时候,才需要远离诱惑。但是这样的法子,诱惑再次靠近,你依然除了逃离无计可施,逃无可逃了又怎么办呢? 我在知乎很久,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知识平台,在感情上教人成长的少,教人逃避的却很多。不过知识确实也能将很多懦弱合理化为自我保护。 联系一下就会控制不了后果出问题,不是代表更没有自制力吗?多少人这一生能遇到真正爱的人?有所想念也已经是很深的福德了。 “你想要做什么没那么重要,你应该做什么才重要。”——多少人被这种话害惨了——不在意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他人的心愿,只会跟人说“你应该如此,否则就是不对的。” 这真是太反人性了。很多人之所以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需求被压抑,然后很多人还跟你说,你应该压抑,否则会更痛苦。
我以前头像同款白眼赠你们
我们都知道执念这种东西不太好,但是你们用的方式更不对,感情也没有那么不重要。没有什么执念是靠“压制”能够消除的。 如果你真的想要放下执念,更重要的是“看透”“看清”,而不是“看淡”。佛教说我们的一切迷茫和痛苦都是来源于“无明”,你觉得你什么都懂了却依然痛苦,那是你没有真的明白,你不一定选对了路。
我是理智型的人,但比起理智,我更加乐意尊重人本我的需求和感受。
大脑和心是两套不同的程序,我认为大脑的“权衡利弊”系统应该为心所用,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渴求被大脑完全压制和束缚。 做该做的事,你可以“不犯错”;但做想做的事,你才可以感觉到你在活着。 “该不该”这是道理,感情里的道理是谁定的呢?感觉大部分都是网上的鸡汤说的。 “想不想”这是你自己知道的,我们很想做一件事不去做,一般是因为“不能”,而不是“不该”,当我们有能力做到,肯定会愿意做的。 比如你现在收入不高,但你很想买一只名贵的包包,这时候问你该不该买,肯定觉得不该,因为不在你的承受范围内。 因为不在承受范围内,所以是不能,不该。 换个角度呢?你月入十万,想买一只名贵的包,该不该买呢?这时候你不会想该不该的问题了,你买再多也没有人会说你不该,因为你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和财务自由相对应的是我一直推崇的“情感自由”。 实现情感自由,第一,你要能够产生情感需求和欲望。 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实都很难喜欢上更不用说爱上一个人,或者说遇不到。所以有喜欢的想要联系的人,已经是一种幸运。 第二,有底线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不要为了得到自己的感情而伤害他人,在世俗道德与法律范围内。 比如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困扰的婚外情话题。不主动伤害他人是良知和底线,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是能力。 第三,情感自由的实现需要情感能力。你能驾驭自身的情感能量,比如情绪和欲望;你也要能感知他人的情感能量,比如共情和联结。 曾经分手的时候我有个很变态的行为,我会拉黑我的前任,我想给他发消息的时候取消拉黑,我发完消息会再次拉黑。 他想挽回,被我折磨的死去活来,却也没能做什么。而我是想保证我想联系他的时候才能联系到,他无法单向联系到我。 但我知道啊,我拉黑是因为还爱他却不想和他在一起了,我不喜欢留着联系方式“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给我发消息”的感觉,忍不住会有期待,这件事都会让我觉得失去掌控,无法接受。 只是怕发消息不回,怕他不主动找我,怕失去掌控欲。那时候我的情感能力是多弱,等对方发消息都会造成不愿承受的情感消耗,才能生出这样变态的控制欲。 后来几次之后我就不再拉黑了,我想找他、他想找我都是正常的联系了。一来二去我们竟也和好了。 还有,联系≠讨好,也不等于低姿态。我怀念他对我好的时候,就发两句问候关心下或者发个段子让他开心下;我想起他对我的不好和伤害就时不时去骂他几句。没有什么关系是你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就断了的,断了大不了再连上就是,只要不是真的恶意。总之他是被我虐回来的,偶尔给点糖。 有人会说了,这是他还爱我,他想联系我,我这样做才有意义。这又是你们只知其果不知其因了。 一开始的时候是我追的他,他还是回避型人格。我给他发消息他经常不回,找他也动不动就消失。如果说一开始我觉得他对我感情不够、不主动联系我就不去联系,那就没有后来我们的一切故事。 所以呀,有想要联系,怎么拼命忍耐都忍不住思念的人,是多大的福分啊。这个人存在于世,就是很美好的,你去联系他,可能你们会有故事,可能不会有,但也不会有遗憾了。 重点在于,期待值不要太高。 若你按照他一定要爱你的标准去联系,那么多数人都是注定失望的。哪怕真的爱你,有的也不会表现出来。 但是你“我被这个人吸引,想要尝试与他产生联结”的心态去试试,一般不会有那么大的负担。 我们任何人的感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或者说爱意再深,也可能在日积月累的磨合中消耗。 热情本身就是可以让爱意升温的东西,主动也可以使我们在恋爱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如果你的热情一次两次没被对方接住就变得冰冷了,只能说明你热量不够。 在原始社会,男性总是作为狩猎者,女性是男性的“猎物”。 女生觉得我若轻易被对方得到,若倒贴就不会被珍惜,所以总是喜欢一次次考验男生。猎人如果看中了一个猎物,怎么打也打不到,不会说我就放弃了,再追下去没有意义。他们会一直追一直追,直到追到手为止。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种思维之下,必然也会出现部分人“到手了就不珍惜”的情况,“猎人”会去追新的更想要的“猎物”了。 大部分女生还是“猎物”思维——“我怎么能把自己主动送上门给猎人呢?” 社会上那么多人提醒女生要自我保护,但也会矫枉过正,让女生压抑自己对爱的欲望,不去主动。却造成了要么得不到,要么遇到就飞蛾扑火的惨状。 那么多女生之所以遇到危险的爱情也会不顾一切往深渊跳,也是因为被压抑的太久了啊。 压抑人性和感情永远不是解决之道。如果想,就去联系,这不犯法,你内心感觉到的受伤都是源于自己的把限度设的太高,后果想的太严重了。内心承受不住?想逃避也是可以的有用的,我只是说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情感能力和内在能量。 哦对,还有人问,如果对方已经有恋人了,还能联系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古人早就教过我们,“发乎情,止乎礼。”有底线,不逾矩就可以了。 我想联系谁就联系谁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