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一龙云南之旅浅谈生物多样性
这是用朱一龙先生粉丝的角度,尝试写下来的生物多样性简介文章
身为被WWF全球大使朱一龙先生圈在笼屉的小笼包,写这样一篇文章是有点紧张的,毕竟我只是个半瓶水的科普读者,不过看到杂志上所说,还是觉得应该尽自己一分力,如果文章内容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不吝指教。

这次的杂志公益宣传,刚好跟今年五月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峰会也有一点关联,跟著WWF全球大使朱一龙的脚步来到云南,欣赏与感受人与自然共生的纯朴与美景时,顺带介绍一下究竟何为生物多样性。
关于生物多样性公约

自十八、十九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现代化」的生活日渐走入每个人的日常,但舒适便利的生活背后也是有各种不同的代价,伦敦曾死亡破万的大雾霾、日本的四大公害病等,其实都是隐藏在这些进步之下的牺牲。生态环境的受损,对于人类未来的担忧,让联合国终于在199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此次会议在环境保育与永续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英语:Earth Summit),会议上最为著名的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所发表的演说。
在这次峰会之中,各国代表协商与讨论后,订立下对于永续发展的规划与指标,其中最具代表性且具有法律效力的两项公约,至今仍在世界各国之间发挥作用: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
签署公约的各国,依照公约内容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维护环境的永续发展,并且定期举办缔约国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检视各国对于公约指标的达成效果如何。像是气候变迁COP已经举办了25届,而生物多样性COP今年则是第15次,就在今年五月的云南。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可分成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多样性三个层次来看。

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种生物里面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征,就像是人有高矮胖瘦,或是稻米有糯米跟香米的差别一样。这些多样性让生物在面对不同生存压力与环境变迁时,有潜力突破困境。以香蕉为例,1950年代时,市场上主要的香蕉品种因为真菌引发的枯萎病而大受影响,幸而后来与抗病品种杂交,才让今天的市面上仍有物美价廉的香蕉可以食用。保存遗传多样性无论是在生态保育或是农业资源上都相当重要。而云南是中国野生香蕉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以种子繁殖的野生香蕉,保留了重要的遗传多样性,有这些不同的遗传基因,才让物种有适应环境的可能性。


物种多样性,一般讲到生物多样性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要保留更多的生物种类生存下去,因为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中都有其独特的角色,一旦其中一种消失,对于环境生态会有什么影响,是难以预测的。
在科学研究者担忧第六次大灭绝是否已经是进行式的同时,不希望与这些生物后会无期,就像龙哥在2020跨年时为了野生动物而唱一样。
我没有到过云南,不过看到熊猫君分享的这篇云南物种多样性文章,觉得非常有趣,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走走。

生态系多样性:这是在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生态系就是生物种类加上环境两大要素结合。而云南之所以是中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省,气候较为潮湿温暖之外,也是因为有多样化的地形造就不同的栖地,当生存环境越多样化,就有越多不同的生物生存空间,造就高度的生态系多样性。
像这次时尚芭莎杂志与WWF合作,对于阿者科村的梯田进行生态体验与纪录,美丽的风景中就可以看到远方森林环境,以及梯田中的水域环境,有不同的环境栖地存在,就让更多不同的生物有生存的空间,也孕育了云南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也因此,对于栖地保护与生态多样性的重视,可说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核心。如何在适当之处设立保护区域,以减少因为开发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冲击,则是现实中相当大的考验,近年来像是澳洲森林大火、亚马逊雨林大火,这种栖地的直接破坏,都是对生物多样性非常严重的打击。
而这些生物多样性该如何保育呢?其实像大熊猫就是很经典的保育案例,从一种吸引众人目光明星物种,衍伸出保护区的设立,受益的不仅仅只有大熊猫这种动物,整个生态系都在这保护伞之下得以保存多样性。
對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的期望
相较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每次的COP都牵涉到各种碳排、碳交易等,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利益的高度争议性(可参考巴黎气候协议的争议),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没有那样热议的话题性,但在2021年由中国承办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在社会发展到行有余力之时,是否能更有效注重生态保育,让我们的家园能让子子孙孙代代相传下去,成了我们的考验。
不过选择在云南这个中国物种最为丰富的省份举办,加上生物多样性议题的重要主导组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任理事长章新胜先生也是中国人,在這些條件下,此次峰会应该能成为我国生態保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关于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
1.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件事
不进行非法野生物的交易,减少野生动植物的直接受害。很多朋友在看这边时往往会以为只有野生动物,但野生物里面植物是会因为过度采集而濒临灭绝的,除了被猎捕获滥采外,不进行野生物的非法交易,也同时可以减少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不要随意散播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其实对于生态环境环境影响非常大,例如知名的红火蚁,或是曾登上云南入侵物种名录的小龙虾,此种攻击性强、繁殖与适应能力良好的入侵物种都对于梯田这种湿地环境中的原生物种造成冲击,所以要多吃小龙虾(←开玩笑的)。重点在于,千万不要因为个人喜好而带着野生物种回家繁殖或饲养,生态系的复杂真的非常美丽,但是在异常的入侵者面前却也无比脆弱。

3.不要弃养宠物、不要助长流浪宠物在野外的活动:一旦饲养了宠物,请好好珍惜他的陪伴,不要弃养,以免成为干扰野外生态的问题,其实流浪猫狗往往是都市外围生态系的麻烦,人类活动已经对于生态环境有不可避免的干扰了,无主的宠物在野外的活动更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对生态的伤害。

4.珍惜资源:这点应该不难理解,就是要像这个骄傲的乖宝宝一样,把饭吃光光(笑)

最后,也看看WWF全球大使朱一龙先生,在云南阿者科村之旅中,他所思考出来该如何守护家园、永续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