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送给自己,也送给你!
疫情后看的第一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整整废了两包纸巾。🙄
不得不承认,我的确不太环保,还稍微有点“败家(废纸)”,但这不是重点,重点都在后头。

“人类的悲欢可能相通,但治愈你的还只能是你自己”
2020年武汉生了一场大病,小腻的盆友也生了一场小病,失眠、肥胖、失意....每一件小事就如同隔靴搔痒般挠啊挠啊,挠着你的皮肤、你的血管、你的心...挠出一个包、一个洞、一个银河.....但旁人永远也无法体会每一次细微的情绪沉淀、累积~永远也无法理解所谓的“无病呻吟”。所以我或许能理解韦一航的10%的孤独和顾虑、理解明侦“不高兴”10%的矫情,虽然我从没生过病。
韦一航是个有缺点的小孩,因为他“丧”。地球人谁会喜欢丧?只要你百科词条“丧”,就会推荐一系列不高兴的表情图片,丧=不开心=负能量=优缺点=不成熟,丧就是“你好,我是韦一航,你想看我脑部肿瘤切片吗?”。所以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世界从来都不包容“丧”,至于世界是谁,我也就不太清楚了。
韦一航是个有缺点的小孩,因为他“叛逆”。动不动摔门,在病友会捣乱,偷偷喝酒,和爸妈隐隐的“斗争”,还背着爸妈偷偷试精神科的药物。
韦一航是个有缺点的小孩,因为他“内向”。他封闭自己,不对任何人打开自己,没有人知道他的想法,没有人感受得到他的情绪变化,冷静外表下隐藏的害怕、不甘、绝望、喜悦、好奇....
马小远是一位有很多优点的小孩,因为她“爱笑”。正值花季的青春少女,扎着马尾辫,露出洁白的牙齿,对你展现甜美的笑容,在阳光的衬托下,光晕的渲染中,像极了每个学生时代下偷偷芳心暗许的女神;
马小远是一位有很多优点的小孩,因为他“懂事”。她看懂了人间疾苦,依旧热爱生活;她帮病友群找大师激励人心,她帮她爸爸戒烟,她心疼“自闭”的韦一航自暴自弃果断伸出援助之手...
马小远是一位有很多优点的小孩,因为她“外向”。她活泼开朗的像极了一个健康的小孩,正常的交际,对一切敞开怀抱,有创造力,有直播,有向往的生活。换句话说,如果你身边有马小远,应该不会有人忍心拒绝她,在电影院的2小时内,她诠释了一切美好。
就这样,本应该是平行线的韦一航和马小远,被贴着截然不同标签的他们,偏偏在导演俗套的笔法下相遇了。她们互相取暖,就像陈念和小北;她们肯定在某一个瞬间彼此共情了,胜过陈念和小北。
他们之间的火花,我觉得更像是友情,我也更希望是友情(毕竟千玺还是个孩子),彼此互相激励!互相取暖!
雨中的表白很动人,那青涩的“我喜欢你”很浪漫,但真正触动我的是一个从不向世界敞开的人第一次敞开心扉,诉说着他的脆弱和渴望。他比很多身体健全的人更不幸,但这一刻,韦一航是多么幸运,他有马小远,似乎世间从此多了一面镜子,可以互诉心事,可以有人懂他的胆怯和勇敢。
而明侦里的“不高兴”没人治愈,《小欢喜》的乔英子找不到人可以治愈,还有那一个个深夜不断徘徊的身影....幸好,“不高兴”有他的“没头脑”,乔英子有她的“小欢喜”,而那些深夜不断徘徊的身影们,你们要相信世界此刻也在温柔的拥抱你,我们感受到了你的悲欢,可无论是你在意的大事小事,喜怒哀乐,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真正能治愈的也只有你自己。
“关于生死”
小时候,死亡是别人敲锣打鼓,我们要在大人的劝说下躲进房间蒙住双眼,但还是会偷偷从楼上走廊扶梯上探出脑袋好奇的张望;长大了,死亡是一个敏感词,是噩梦突然惊醒的泪流满面,是对鲜活生命悄然离世的扼腕叹息。
电影之所以动人,无非也是关于生死的题材永远都是成年人的软肋,提都不能提起,更别说要在电影院的2小时静静的感受死亡,刚建立起来的革命友谊,就突然发作;刚准备欣赏青海湖美景、沉醉于马小远的阳光坚韧,就面临猝不及防的晕倒;电影院的我们残忍的见证一个生命的消逝,对不起,可能,我们真的还没准备好。
马小远口中的“平行时空”,她相信世界上一定还有和她们一样的人,有着健康的身体,在同样的地方,过着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我还是没想明白是个怎样的空间,有人说那应该是马小远向往的生活,也有人说那就是荧幕前的我们,我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另一个世界就是天堂,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她们只是换了另一个空间生活,有了更健康的体魄和更纯净的灵魂;有疾病的人不要害怕,只要生前活出生命的意义,死后会真的有另一个天堂;在世的人不要悲伤,就像剧中韦一航的爸妈一样,你们可以带着对他的思念,一如既往的逛街、吃饭、斗嘴..好好生活。
很喜欢《寻梦环游记》的设定,只要你记得亲人,亲人就一直在身边;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着你,可能是天上的星星,或许也是日常的思念。
关于生死,不要逃避,不要恐惧,你要做的是更加珍惜每一天,每一个人,认真生活。
“关于父母”
导演太狠了,居然出父母牌!
一个为了给儿子治病在菜市场买菜、停车费缴费处处“计较周旋”几元几毛的妈妈,也会在四肢健全的陌生人乞讨时发泄教训一通后,大方地给出100元;一个亲和的爸爸会在知道儿子偷偷试精神科”药物不由自主甩给儿子一巴掌后,抖动的手提着一大袋儿子的药品快马加鞭地送去,蜷缩着身子耷拉着脑袋道歉;爸爸偷偷开滴滴赚外快回家后饿着肚子吃面的背影,妈妈在回答韦一航“如果我也走了,你们两怎么过”的哽咽,医院门口吃着刚去世女儿给爸爸点的红烧肉外卖的爸爸,为女儿开心学了好多魔术的爸爸,老不正经却在女儿倒下又一秒切换成年人模式的爸爸,终日寻找丢失孙子的奶奶.....
每一位父母都不约而同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满眼都是孩子,倾尽毕生精力,操控着一个大型沉浸式养成游戏,并在没有任何宣誓前提下,心甘情愿的说着“我愿意”,“逼迫”着孩子歌颂他,赞美她!这样的爱,真的太伟大了,也太沉重了!于是韦一航“叛逆”地想自己分担一点,“叛逆”地拒绝,“叛逆”地不能承受。看着韦一航父母的录像又哭又笑,我相信他们彼此都完成了和解。
蔡明老师哽咽地说道,有一位母亲在怀孕期间发现得了癌症,孕育期间用药就等于抹杀生命,等孩子出生后再来治疗却发现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一位母亲在生育过程中数次出现心脏停止跳动情况,母亲的爸爸在门外焦急地踱步;一位母亲因为打不通孩子电话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善宇妈妈在得知善宇奶奶前来探望,为了让自己的妈妈认为自己过的很好,紧急各种“造假搬救兵”,善宇奶奶发现晾着的破袜子不忍拆穿,还偷偷在卫生间塞了一摞皱巴巴的钱,善宇妈妈终于在电话接通那一刻泣不成声...亲情太美好了,因为够纯粹,亲情也太残忍了,他可能包含着牺牲,牺牲梦想,牺牲时间,甚至牺牲生命....
亲情永远是每一个人不变的羁绊,我更希望是个灵活的羁绊,可以抱团取暖,也可以自由活动;不要是一笔债,不要是牺牲,不要是失去自我;不是《我与恶的距离》乔安失去孩子的神经兮兮,而是韦一航父母的好好逛街、好好吃火锅,好好生活。
愿每个家长都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是孩子眼中最温暖的港湾。
“结语”
如果你丧了,送自己一朵小红花,依旧热爱生活;
如果你的身边有人丧了,送它一朵小红花;
如果你喜欢它,也送它一朵小红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