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看看这个时空,你会更理解它的。
“我出生的时候世界就是这么亮的,我们站在这里等待黑暗降临,最后我终于辨认出了宇宙,辨认出了你。”
原本计划是沿着之前写的“技术与未来”写完第三篇。有意思的是当我看完《整体性与隐缠序》之后朋友提议可以写一个读书笔记,于是我决定不去分析任何事物而只是谈谈对于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的哲学观实际上非常的简单。它说,我们这个宇宙看起来那么神奇,量子论和相对论有那么多违和的部分,事实上这都不是“真相”(让我暂时用这个词语)。真相就是,它隐性的纠缠在于额外的维度,那儿是宇宙的全貌。接着作者全面的分析了一下他的哲学观。
戴维·玻姆——奥本海默的学生,研究过玻尔的互补性原理深受其影响,后来和爱因斯坦工作过一段时间并试图说服对方相信自己的理论。此处就不详细介绍他了。
好多年前,我在做上海科技馆“相对论”剧场的那个项目时,详细了解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深的感受到,这个时空原来是这样的(叹为观止),我们并不理解它。我们并不理解的原因是我们如此有限且缺乏想象力(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说相对论)。
好几年后,我试图更了解“量子论”(哲学层面)一来是为了我的一个剧本——《囚徒》,二来是为了一个活动。当然现在剧本已经写完了,故事臆造了一个只有“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奥本海默”相遇的世界,他们再次重逢试图谈论“核道德”以及这个时空。当时我只是有那么一个简单的想法,但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题材的难度以及我会以那么快的速度写完。于是我系统性的看完了和他们四个人有关的一些东西。有一阵子我每天都会琢磨爱因斯坦和玻尔到底在争论什么?相对论和量子论到底对时空的认知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以及它们为什么充满了违和感。于是我又看了一些关于荣格的共时性,当知道他和泡利的友谊以及他对于“量子纠缠”的了解时,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就好像有一个秘密它在故事的终点等着你一样。
所以开始读《整体性与隐缠序》的时候,我本能的觉得,好吧,这是玻尔互补性原理的延伸,它更大胆,它以某种方式延续了爱因斯坦的哲学观“和谐统一”。或许他也受到过荣格“共时性”的影响。
在没有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某天我突发奇想对一个朋友说,我们这个世界或许就是高维宇宙的投影,所以波粒二象性只是因为它是投影你只能看到一部分,但是我觉得在另外一个维度里,那儿是宇宙的全貌。基于爱因斯坦在晚年的时候,他深深对于量子论的不完备性感到不满,于是他也试图给宇宙再加一条维度,但是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而玻尔的想法更为直接,测量工具定义测量结果,没法儿描绘时空的全貌因为人类如此有限。
在《整体性与隐缠序》一开始它抛给了读者一个大的概念,我们这个世界是整体的,并非由一个又一个割裂的原子拼凑而成,如果你仔细思考,你会发现它背后的连接(比如量子纠缠)。接着作者从语言方面论证了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想到沃尔夫假说,此前我也和朋友聊过这个话题,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其实受语言的影响。在相对论的哲学观中,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存在于“此时此刻”如果你观察宇宙你会看到宇宙的历史,比如月亮是一秒钟之前的月亮,太阳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因为光的传播需要时间。这不免让我想到,我的过去并没有消失,它只是存在于某种,我无法抵达的某处,而我的未来也在什么地方等我(这里暂时不讨论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
而在这本书的第二章简单梳理了,人们的认知过程是如何“被割裂”的。此前我和朋友讨论过到底有没有“因果定论”,后来我们意识到,因果定论可能只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而并非世界的本质。其实不论相对论还是量子论它都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那就是它们非常依赖一个“观测者”,换句话说,并没有一个纯粹的观测者,比如,当你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就会变慢。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呢?再比如如果有一个宏观物体加入“双缝实验”的观察,那么它就会塌缩回“粒子”的状态。这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怀疑那就是我们是无法将自身与观察割裂开来。在此之前我还读过戴维·林德利的《科学之魂》他详细比较了爱因斯坦和玻尔之争,得出一个结论,相对论并没有破坏因果定论,破坏因果定论的是量子论。
戴维·玻姆继续他的思路从量子论以及相对论出发,再次论证他的命题。他说,这个时空是一个整体,所有的都是,宇宙存在于卷曲和展开之间,运动就是它自身的卷曲和展开,我们观测到的是显析序,它如此割裂,在背后的隐藏序才是意义。
在最后一章的时候,作者讨论了意识和时空都是高纬投影这个话题。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时间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感受到的时间不是物理学上的时间,只是熵增,物理学上的时间是另外一件事情。当时正值“信条”热映之后。后来我又加入了另外一个朋友的活动,在一场音乐会里玩一个“时空概念”。这不免让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不是无缘无故的,它背后的原因要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才能看清。
在我四个学家的故事里,到最后他们也没有能够解决时空的问题,在爱因斯坦的观念中,这世界是有因果定论的,而玻尔看来,接受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吧,我们并不知道“上帝”在干什么。但是在《整体性和隐缠序》中,显然作者给了另外一种解释,这一切都是整体,在额外的维度中一切都有答案。
这种感觉好极了,就仿佛上帝取自身的一部分幻化成宇宙,而他又融入宇宙中,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他的一部分。在另外一个维度那儿有上帝的全貌。
作为一个资深的情绪障碍症患者,瞬间有了一种被接纳被包容的即视感,我们所有的一切每一个想法每一个行为都在宇宙的展开和卷曲之间,我们是一个整体。
最后引用我剧本里的一句话“好好看看这个时空,你会更理解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