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在的转向
我的年终总结写的太长了。如果仅写两个关键字,那就是独立思考和内在转向。
独立思考让我意识到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别人了解的事情,我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了解,我并不需要“以书中的幽灵”或以他人的观点为食,对于我真正关心的事情,完全可以直接去了解它。对于我不关心的事,也完全不需要了解。在这之前,尤其是2017年以前,我看的书/电影很多,但回想起来,书只是书,电影只是电影而已,除了谈资以外根本没有意义。其实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阅读的意义,当我带着目的,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寻找自己要看的书的时候,书本的意义就是探寻的工具。重要的不是书本身,而是看书的人。在我开始自己选择书籍以后,我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书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那块砖。
而内在的转向,其实就是布蕾特所说的画一条线,也就是杰德说的死亡/重生过程。它是什么意思呢?杰德书里面有一句话,“它是终身抗争的结束。”意思就是不再把精力放在对事实的抗拒上。杰德第二本书里面说到的杰西卡的“否认用完了”,实际上说的也是她没法再把精力放在对事实的抗拒上。这么说实在很抽象,举一个我的例子。
我在某个公司相当于是主管的位置,我们部门有三个主管,今年部门领导要成为公司大领导,于是我们三个人会有一人成为部门领导。(以下是我的观点部分,不一定是事实本身)其中X是前年刚来我们公司,而且据从原公司离职原因不明确,X常常说原公司哪哪都好,而且X为人强势,部门其他人则太随和,会被她欺负。有一次大家匿名评价三个主管的优缺点,有人评价她XX工作(我们部门的主要工作)几乎不做,只做大领导安排的工作,X直接找人力资源部门要到了评价,并且质问是谁对她有这个评价,之后大家为了部门团结的考虑,也不敢对她的工作过多评价。再一个X本身家境就很好,常常给大家炫耀自己多有钱,比如常常有超大额转款或者买基金。另外如果领导不在,X也会不来公司,但是在微信群里则非常活跃,领导都以为她在好好工作。而我和Y都属于非常随和,有事情就默默做的类型,不像X那么出风头。也不喜欢在大领导生日或节日给领导送礼物。于是这次大领导直接推举了X当部门领导。
我为什么要写这件事呢,因为X成为领导是一个事实,而且我非常不希望这成为事实,所以我就会把精力放在抗拒她上面。如何抗拒呢?可能如下:(1)我可以觉得世界不公,为什么人品不好做事情最少的人反而当了领导,然后让愤世嫉俗成了我的情绪底色。(2)我可以抗拒工作本身,从努力工作变成得过且过。(3)我也可以想,虽然X成了我的领导,但我很会理财,我比她有钱多了,而且我还会持续比她有钱。所以我依然活的比她好,还可以不用讨好领导(4)我还可以去做一些心灵练习,与世界和解。(5)我学习心理学知识,努力锻炼,自己幸福就好。(6)努力学习厚黑学,心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领导心理,更好的控制他们。(7)暗示自己我有更重要的目标,追求名利并非我的目标,人品好更重要。
因为每个人能量模式不同,抗争的方式也会不同,以上是我思考到的一些方法,但事实是,我不想X成为领导,我所有精力都在抗拒X成为领导这个事实。这个就是转向发生前人与世界相处的模式,活在自欺与否认之中。一个人可能抗拒各种各样的事实,常见的父母关系等等都是如此。比如抗拒“我的父母控制我(也可能是我认为)”这个事实。而当转向发生后,不在把精力放在否认事实上面之后,就可以客观的,更加抽离的从这些事实中去找到自己的恐惧。
这就是为什么,灵性自体解析,一念之转,塞多那释放法这些工具很简单,但大部分使用的人并没有达成目标的原因。如果没有经历转向,大部分人使用这些方法只能是合理化自己的否认。比如我上面写的抗拒方法里面,(1)(2)(6)是较为负面的方法,合理化自己的否认则是把(1)(2)(6)变成其他较为正面的应对,虽然我的内心仍然抗拒X成为领导这个事实,但我用更自洽,让自己更舒服的方式来面对。
所谓内在的转向,就是无条件接受事实部分,“是终身抗争的结束”。而把精力放在寻找恐惧模式上面。就像布蕾特对她的父亲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