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蒙氏教师 | 4个阶段看蒙特梭利教师的艰难成长路
億·禾林蒙师专题分享
带你与億·禾林7大区域30+家中心
的百名专业蒙特梭利教师
一同走进蒙氏教室
看蒙氏理念如何助力宝宝成长
第五场
蒙氏教师成长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
成人对于儿童的爱应该是独一无二,用心的爱。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与其他孩子共享的教室环境中,儿童都应该得到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爱。
独一无二不是偏袒,而是要求成人能够依循每个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给予他们合理且合适的成长帮助。
也就是蒙特梭利博士所说的“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成长步调。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蒙特梭利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进行适时地启发和引导。
因此,蒙特梭利教师没有课程表,不分上下课时间,主张让儿童遵循自己内心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具来进行工作,并完全按孩子自己的速度进行。
不强迫、不命令、不插手、不代替;
观察、引导、提供、协助、尊重,
陪伴孩子成长,静待生命之花。
但这并不代表蒙特梭利教师什么都不用做,相反,这才是对每一位教师最大的考验。
从立志成为一名蒙特梭利教师开始。

学习:成长的起跑点
一切都从兴趣和热爱开始
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的成长有四大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也如此。
每个人每天做的事情其中有40%~95%都是处于我们的一种习惯,但作为一名蒙特梭利教师,让我们却很难在成长或生活的大多数环境中获得蒙氏教学习惯,因为蒙氏教学的六大原则几乎每一条都与我们的日常成长和生活环境中的习惯完全不同,甚至相悖。
比如在我们的成长环境中,上学时,无论是大学、高中,还是小学、幼儿园,老师几乎都是充当着一个主导者角色,上课的模式往往是老师在前,我们一起坐在下面面向老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或者对话应答式互动,但在0~6岁的蒙氏教学中,不是这样的。

蒙氏教师的第一课就是要会放低自己,透明化自己,把自己当成教室中的一个透明人隐形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更不是主角。
要做的不是赶着孩子们走一条一样的路,而是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自己应该走的需要走的路,然后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备的环境,为他们示范,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尝试,从而帮助他们获得路途中所需要的能力,比如专注力、学习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
这势必要求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和领悟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精髓。
因此,第一阶段的重点,就是学习,系统学习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儿童、环境、家长、教师,四位一体。
学习蒙特梭利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做;同时更需要学习蒙特梭利的环境是什么样的,这一环境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蒙特梭利教学法需要以及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怎么提供,通过蒙特梭利教学法培养的孩子的成长之路会是什么样的,与家长之间应该如何配合... ...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这一阶段,由于一切都是新的,和过去不同的,因此学起来往往会充满探索的乐趣。求知欲望会特别强烈,所以学习的过程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即使面对AMI和AMS的高强度高难度高标准学习要求和过程,也会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会特别自信,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实践:成长的转折点
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经过AMI或者AMS的漫长的系统培训后,就进入到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我们走进班级走上岗位,成为一名蒙特梭利教师的第二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同时,也是一个疯狂“自我打脸”的阶段。
因为,我们会突然发现培训时期所学到的知识在带班过程中行不通了。甚至,理论和实际根本不在一条线上。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让你陷入无穷无尽地自我怀疑中。
我是谁?
我为什么在这儿?
我在做什么?
这是我学过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吗?
... ...

最后,自我质疑变成了自我否定。于是,有人选择了离开。
但这就是我们每一位蒙特梭利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自然的部分,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放弃,必须经受住这场战斗和考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带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正是让我们充分了解理论之指导意义的唯一途径。
就像孩子长大时,也是每件事都要试试才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只要多做几次就可以。

每一位进入班级的教师都不可能是“知天知地知人知万物的”,何况,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与成长方式,教师要做的不是用一套理论去帮助每个孩子成长,而是以理论为指导,有方向和方法地去寻找每个孩子的成长所需,提供成长帮助。
因此,这个阶段比其他任何阶段都来得重要,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化理论为方法。
因此,当我们陷入矛盾和迷惘时,我们可以求助于其他更有经验的教师的支持。
億·禾林各中心每天结束工作后的研讨会,每个区域的教研团队,正是为此而设。每一次的研讨和专业培训,都是为了给教师们提供更清晰明了的方向和支持。让孩子们可以拥有更加专业可靠的引导与协助。

思考:成长的突破点
经验源于对实践的思考与总结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实践检验了理论,也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走“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路子。这里的再次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实践是在教育反思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维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当我们能够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成长和经验的更进一步积累与升华时,我们就有开始有能力胜任自己的工作了。
这时,带班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那么困难了,无论是教室环境里对孩子,还是家庭环境中对家长,我们都能专业而可靠地予以帮助,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蒙特梭利教学,让他们能够真正从中获得力量和成长。

我们从孩子身上看到了效果,验证了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和愿景、理论和实践也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正在逐渐地变得越来越真实,我们感到更加自信了,因为我们经历了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进步,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们看到了那些最初极难养成的习惯。
我们原以为我们在第二阶段永远也无法完成的事情,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都能迎刃而解了,除了教学以外,我们也为自己设定一些限制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以及解决团队中其他人的问题。
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加自信,并且我们也会对我们自己感到更自在,会感觉和孩子相处的这种方式已经开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情况是自然的,然后我们会进入一个更近一步的发展阶段。

进阶:成长的新起点
新的起点、高度与格局
就像看书,看一本有一本的收获,看两本有两本的谈资,但当我们看了一本又一本、一本又一本后,我们就会收获格局。
经历了学习、实践、思考三个阶段后,我们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对蒙氏教学游刃有余的专业蒙特梭利教师。
如果不算学习阶段的漫长投入,这时也差不多到了我们职业生涯的第七年到第九年。
成长从来都是缓慢的,对孩子是如此,对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一步又一步地前行,谁都不能抄近道走捷径。
但这个阶段的我们,已经是一个职业老手了。最困难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小儿科了。我们的眼界和格局也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会拥有从与孩子们工作的经验中获得的智慧,会去思考、探索、还会有很多的创新,面对一些班级里面比较难搞的情况,也能静下心来慢慢去思考、观察、解决了。
教学上,也已经可以担任一位导师了,可以回过头去帮助正处于第二阶段的老师,或者欢迎刚离开第一阶段正准备加入我们的新老师,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最初的习惯。
甚至可能会决定想要转化成另一个角色,可能是变成一个教学管理者、讲师,或者成为一个课程的协调员,或者可能想开始培训其他的教师,帮助更多教师成为专业的蒙特梭利教师。

不管我们正处于那个阶段都没有关系,重要是了解并能辨别出自己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经历一些困惑和问题,但只要不放弃够坚持,对孩子和蒙特梭利教学充满热爱与热情,我们就能学会如何去面对和解决。
与孩子一起成长
是每个教师必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