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婚姻的女性不独立!

这一季奇葩说的辩题,每次看到我都想骂。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家长群里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
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如果这些问题放在30年前的现实中,或者现在的理想中,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那时候没有996,加班都是有加班费的;家长是不用辅导孩子功课的更别说天天拍老师马屁了;至于彩礼,那个普遍贫穷的纯真年代,也是极少数现象。
为什么现在值得讨论了?
大概是十几亿人的思想,两千年文化的根深蒂固,并不是经历几十年的思想教育就能改变的。
一个民族思想的改变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漫长的时光,我们才刚开始罢了。
这一季奇葩说辩题的荒谬之处就在于,这有什么好讨论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而有趣之处在于:好像如果是我遇到的话可能我会是另外一种选择。
单说这一期话题: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在我看来:“独立女性”是个伪概念,女性独立才是真命题;比该不该收更重要的,是该不该要;比讨论彩礼更重要的,是定义婚姻。
在这个男性作为统治者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社会,所有词汇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两个特点:
1.这是男性定义的;
2.这是对男性有利的;
有的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独立女性”;有的词是不容易被发觉的,比如“婚姻”。
无论是独立女性也好,剩女也罢,这些词不管一开始出现时是如何定义的,时间久了总会被男权社会重新定义。
比如:独立女性;那你就应该共同承担房贷,但家务还是你的;你就应该拒绝彩礼,但还是要传宗接代。
再比如:婚姻;婚姻本来就是一种财产关系、权力关系,现在却被扭转成了亲密关系、幸福关系,而渴望婚姻的人们,就像听到铃声会流口水的狗,那只是铃声啊,并没有食物。
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刻薄,有些极端,但这就是婚姻的本质或者说真面目。
我并不是要把独立与独身等同起来,并不是要孤老终身,才能证明一个人的独立。
亲密关系当然是幸福的,是一件好事,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天性,但亲密关系并不等于走进婚姻。
两个人一起幸福的生活,并不一定要结婚啊!
这一季奇葩说辩题的荒谬和有趣之处就在于,每个问题都是理想和现实的一场碰撞。
明明在理想中根本不需要讨论啊,但现实又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出决定:是做个为理想献祭的殉道者或傻乎乎不合群的奇葩,还是做个拥抱现实同流合污,或者认清现实务实圆滑的理性人。
至于改变大环境,大多数人没想过,或者想了也没用。
我们只能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做选择。至于有没有第三条路,那太费脑细胞了······
无论是不是独立女性,或者想没想过做一个独立女性,当一个人渴望走进婚姻时,就难言独立,或者意味着放弃了独立。
因为婚姻是这个社会几千年来定义的,婚姻里并不存在独立女性。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无论是否收下彩礼,进入婚姻都意味着诸多的婚姻本身赋予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一个女性独立的那层铠甲消融。
婚姻这种现实主义形式,和女性独立这种理想主义思想,本质上就不兼容!
当然,我并不是说女性独立意味着拒绝婚姻,那也是太过极端的要求。
我只是说,进入婚姻,是女性独立后,在已经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个前提下,顺应社会的一种选择,而不是渴望。
而渴望婚姻或者终其一生摆脱不了婚姻与幸福捆绑定义的女性,则永远难言女性独立。
求转发,觉得好请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