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 | 岛城看海不指南
摄影、文字/银河电台
2020年的国庆,我不顾疫情还是跑去了青岛。因为实在是很想看海了。
从小到大住在海边的小孩了解人对海的影响可以有多大。沙滩玩闹堆城堡的孩童留下的一个塑料小铲子、呼天抢地的露天烧烤后留下的铁签子和包装袋、追逐海浪的游客一个失误被卷走的单只拖鞋,不干不净都会被体量巨大的海温柔吞下。深不见底的海面和蓝天在最远处相接,让你竟误以为这种蓝能永恒。
我见过太多被污染的海了。我的家乡有数不清的人们不愿光脚踏足的沙滩,有太多在热烈阳光下翻腾的油污,被人们玩弄又置之不理的海的呜咽,声声入耳。
而青岛的海比我想象中干净不少。即使是能被游人从细细一条线“——”挤成“====”的栈桥底下,海水还是干净着、小小幅度地拍打出雪白浪花。我一路沿蜿蜒海岸线探,到每天有无数新人在拍摄婚纱照的第二海水浴场,到鲁迅公园和堤坝长长的小青岛,再到新晋网红看海好去处燕儿岛和小麦岛,最远我到了崂山的仰口浴场。这里是一战时日军登陆与德国首次交手的地方,历史与现实的闪回重叠在海面上,热烈,平静,热烈,平静,呼吸,呼,吸。

大家都知道天蓝时看海,海才会蓝。但我在青岛的每天几乎都是阴天,好像是真的给我一个机会只去看海本身,只听海声,只吹海风,不去看海边自拍的漂亮女孩,不要去猜测那个捡贝壳的老人有什么故事,不要去想小情侣看完海要吃什么晚餐。
那会儿正式离开家5个月了,又在几千公里外的另一片海旁边偷偷掉眼泪了。

小鱼山和信号山
青岛的红房子漂亮,在海边沿着地势一栋栋往上,像小小的积木块掉在了绿色的毯子里。落日时分被余晖裹着,屋檐角镶着金边,又像是积木被化了的焦糖滴上。想要远眺这些小房子的全貌,总会被人推荐去小鱼山或者信号山。山不高,爬起来顶多微喘。山顶凉快,四面漏风,很多人要与大海合照,但海面亮了,人脸就暗淡了。









崂山
海的尽头是山听起来是一件多有诗意多了不起的事。海水拍出悬崖,海水亦有扬尘时。多少人坐一个小时地铁和公交去登一座山就是为了去坐那不过十几二十分钟的索道,反抗地心引力被一点点提起的时候,看不远处的海一点点露出面容。又有多少人到了半山腰看了个山洞又要去排那一两个小时的长队,就是为了坐上下山的索道,再看一遍全视野的海到半掩,到消失。
但你知道世界上的海不会因为你看不到而变沉默,我沉默。






燕儿岛
听说不少人是奔着那个网红山洞去的,漂亮还是漂亮,但看到照片我总是莫名联想到电影《瑞士军刀男》里两个主人公在山洞里屎尿屁的二三事。下了公交车往海边走一路上都有稀稀拉拉的夹道欢迎:“小姐姐买束花吧去网红山洞拍照更好看喔!”热情得我想着来都来了我也要去山洞整张照片,结果愣是没找着山洞。
岸边不好走,乱石多,湿哒哒的青苔和水草也多。老能看到有人拎着小桶翻动着石头在那打量,我有样学样想搞点小收获,结果只能找到寄居蟹,通体透明的,比指甲盖儿还小,可可怜怜。总之那天的燕儿岛,人少,风大,海水干净,浪潮柔和。看向天际线的时候海面像是被加了一层蒙版,见远处那揉碎了阳光微微晃着,好看得要命。朋友跟我说我们在岸边安静坐一会吧,结果真的只是坐了一小会。风可太大了。











小麦岛
去程看了眼高德地图人流量飘红,显示着实时流量较大的时候我有些害怕了,抵达后发现岛上走起来倒也分散了些。一路往高了走,先是瞅着了听说极好出片的地儿——一片松松散散的粉黛草,人踩进去小腿都没不齐,不禁感叹摄影师妙手回春的功夫哪只是医师啊,是魔法师吧!草地和海的交汇线条很优雅,点缀在线条上的小情侣们,一前一后,把手一挽,点赞过万。夸不夸张全看天气和对象的配合程度了。







第二海水浴场
在八大关散步实在是一种享受,如果不是一直在坡上爬上爬下的话。楼没赶得上看一个,只是一路沿着浴场走了一转回来,看着上上下下以15米间隔为单位分布的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海风掀动了新娘子的裙摆和头纱,很给面子地上下纷飞。那天的天气很阴沉,天和云都灰得发雾,海只有海风有活力。








鲁迅公园&小青岛
知道有很多鲁迅公园,倒不知道还有在海边的鲁迅公园。这里的松针可刺挠人,这里的礁石更凶狠,一个个像是被复仇似的斜切掉一半多。看到在离海最近的地方有一个穿大伞裙的姑娘,大概身上是有两下功夫的,一脚蹬地另一脚缓缓抬起,裙摆绕出了一个半圆。远远看过去像极了在刀尖起舞的八音盒里的少女,已经为她脑补出了一整个悬崖边的公主的故事。
沿着海岸线走就能到小青岛公园,不知道它是怎么跟大青岛扯上关系的,堤坝围得等人高,城市那一边的海面脏得像冲洗过修车场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