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书计划
查看话题 >2020年敞开了读,2021年深度阅读
此篇读书报告约7400字,读完预计8分钟
2020年是慢下来的一年,这一年经济上的收入下滑,但是在读书量上却增长不少,主要的阅读时间集中在上半年。总体阅读计划是将近100本,实际完成阅读量50本左右,按照我目前的一个阅读速度,一年差不多30-50本。
网上很多人宣传自己每年能读100本书的,也许是存在的,但是应该是建立在阅读了一定的量之后速度和经验的提升,使得阅读速度快了。
也有人说1小时能阅读完一本书,以前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觉得也是可以的,一本书只有20%的是精华内容,只要你学会吸收精华或者摘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这本书就是尽到作用了。毕竟茫茫书海,而每个人工作生活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再分出去一部分给阅读,这件事本来就是极具个人选择的事情。
也有人宣传读书至上论,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说,为了显得跟其他的女孩不一样,为了显得自己是个有修养气质的女孩,到哪比如地铁上都拿本书。这在北上广深漂中也许是常见的,书籍是作为获取知识信息最原始的方式,而现在的信息多发达,以致于人人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行天下了,线上手机阅读成为获取信息的快捷方式。人们获取信息讲究快,讲究有用,最好能马上能发点财。功利性的阅读并没有什么不好,个人也很赞成,这也是我这一年的主要方向,但是如果你想要发财光看书是做不到的,而且书籍是一样的书籍,有的人看了,改变了,工作生活变好了,另外一些人也看了,但是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生活并无改变。
而我也只是这些想要从书本中获得一些价值,并去改变的人。以前读书也许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纷纷扰扰。生活在一线城市再累再苦,只要躲进书籍的世界,就能获得片刻的宁静。有人说,书籍是这个世界的避难所。我曾经觉得说得很对,我看书就是来避难的感觉。但是其实这样未免有些消极的意思,你为什么要避难呢? 因为现实世界不如意呗。
但是这是需要跟现实去解决的,而读书其实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否则读不读都可以。也就是读书是一种消遣,那就没啥目的的,随性随心而读。
2021年的读书计划,依然是围绕着解决目前的问题,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读。大致也列出来了30来本书,总体的阅读量可能会超过这个,具体的书籍还需要进一步筛选一下。
好了,下面来总结一下2020年都看了那些书吧,以及个人认为还比较值得推荐的书籍,以及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的一些方法。
1.写作类: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
写作是最好的投资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
如何阅读一本书
写出我心
高效写作-汤小小
文心
书评面面观
阅读的故事 唐诺
我认出很多熟悉的脸 闫红
读这一类的写作类书籍,是比较功利性的,开始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有人看,或者不够吸引人。后来又想想我是想要吸引哪一类人呢? 能提供什么价值呢? 回顾2020年写的东西,更多的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输出内容。而大众是不爱看这些的,更多的是希望从输出者的内容里面获得一些东西,无论是鸡汤文情感慰籍还是实用干货,总之你得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写东西看起来很容易,其实挺难。就拿这12本写作类的书籍来说,确切来说是11本,最后一本闫红的《我看见许多熟悉的脸》不能算。这些书里面有畅销类书籍或者说是推广得比较厉害的,往往推广得厉害得书籍要警惕了,比如《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写作是最好的投资》,《写出我心》,《高效写作》这些是比较适合之前没有写作习惯而想要建立写作习惯的人,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以及心得,刚开始的时候,写作者的确需要的是支持和持续下的动力,以及一些可以帮助写东西的人坚持下去的一些指引。而这就是这些作者所提供的价值。
如果真心要学习写作的技能,那么《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也许更加能够帮助你。这两本更加带有一点研究类,同时又通俗易懂。前一本是美国人写的,后一本则是日本人写的。重点推荐的是后面一本《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这个非常实用,而且对于日常写文案,哪怕是朋友圈卖货都是帮助的。另外,《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也是一本经典的营销类书籍,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典范,从书名到书籍装帧再到内容的编排,这本书也是第一次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 哦,原来写书还可以这么写。”就是这种惊喜感。
凡是技能层面的,都不难掌握,到后面写得好不好,有多大的空间去成长,还是写作者本身的功力问题。相比前面两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以及《戳中痛点,成为文案高手》,《文心》这本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写的国文写作经典书籍,则是会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书籍,但是确实值得推荐的,我看完的时候,就觉得,天啊,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写作类书籍,对于我一个成年人都依然非常有教育意义。从行文中,我充分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润物细无声,什么叫做真正的教育者。一本好书从来不会站在一个成功者的角度去颐指气使,而是站在中学生的角度,通过几个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国文学习,将一些写作的要义和做人做学问的态度穿插其中。家里有中学生或者是想要进一步学习写作的同学,不妨拿来看看。
因为写作其实和阅读是息息相关的,今年读到的唐诺的《阅读的故事》给我了一个整体的作为一个专业书评人的读书态度和读书的体验观感。并且将这些展现出来,其实是作者作为读书者在阅读方面的体验以及心路历程,读书其实更多的读的是自己。每个读者会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上再将所读到书在进行诠释和演绎,有些人喜欢写一些感悟或者是觉得这本书的有收获的地方。这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再升级一点就是书评。书评要展现的是一本书的精华和价值所在,而不仅仅是一些个人的体悟了。书评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其实是在潜在的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带领读者去领略这本书,所以书评是简短的,同时也是带有书评人个人性质的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是一种营销的工具。
一般一本书出来之后,会邀请一些专业书评人或者说是行业内有影响的人做个序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推广营销的手段。这中间需要平衡商业以及价值。《书评面面观》则是老一辈的书评大家们对于写书评的种种看法,这也对于帮助我认识市面上的一些书评类产品有了更一步的认知。对于写书评这类产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如果说阅读能带动你的写作,并且给出一些自己新奇的见解,还能引来一波波读者的话,这就是成功的一种读书姿势。个人就很欣赏闫红,读她的作品总是能带来新奇感,有趣而且又能戳中你的泪点或是笑点。突然觉得闫女士如果去做脱口秀演员或者是脱口秀编剧,必然也会成功的。《我看见许多熟悉的脸》则是闫红读名著所写的,读名著观人生,观自己身边的人,书中有人生百态,而何尝又不是你身边世界的真实写照呢。另外还推荐一本的是《误读红楼》,另外我还买了闫红的其他经典著作,打算一个系列来看。这个可以后面再专门开一篇文章来讲。
另外《如何阅读一本书》堪称经典之作,适合反复拿来看。对于阅读的心法以及方法,市面上有不少的书籍,甚至还有教你如何速读的,如何提供阅读的速度。但是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深入讲解了对于各类书籍该怎么看。这本书是我作为收藏的一本书,也即是不会出售的。在我读第二遍的时候,会写篇总结,关于阅读的总结专题。
写到这里,我之前以为我没啥可以写的,仔细看看好像要写的还蛮多的。个人很喜欢闫红,另外连带着也看了关于红楼的其他的作家的写的解读红楼的书籍,还是蛮有意思的,所谓千人千面,你以为你读的是他们的书,其实是他们这个人,还有你自己这个人。关于红楼梦,今年算是重读第二遍了,非常感慨。红楼人物尤其有趣,希望纵观各位作家的解读之后,自己也能出个红楼人物论之类的。想想就觉得激动,希望自己能付出行动呀。
到这里,我已经给自己找了不少2021年写作方面的素材了。算是边总结边来的灵感吧。也算是此次写作类阅读课程的总结的结果了。
2021年新添的写作类书籍如下: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金字塔原理
2.思维认知类:
自控力
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内在革命:一本关于成长的书
稀缺
创新化生存
OKR工作法
第二曲线:颠覆式创新(李善友)
如何高效学习
暗时间
深度工作
习惯的力量
《转行》
《动物庄园》
《刻意练习》
吴军《见识》
重点来说一些推荐的书籍:
自我管理类:
《自控力》
《习惯的力量》
《刻意练习》
《暗时间》《时间的朋友》李笑来
《深度工作》
这6本书的重点在于自我管理,扩展来说就是:我们需要克服自身人性的弱点,而专注理性在于有价值意义的事情上,并且充分利用好时间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生活效率。所以可以作为一个主题系列去看的,就是自我管理类。
刷剧,赚快钱以及满足于眼前的即时乐趣,其实都不会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有什么价值意义。但是必须承认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情绪的,自我管理首先需要安抚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去做事情。否则怎么做都是不顺的,带着情绪去做的事情也是做不好的。
自我管理往往与时间管理联系在一起,多年以前我也一直以为时间是可以管理的,只要我写好每天的To do list,然后我照这个做下去就可以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执着于列清单,而没有跟自己的情绪商量好。李笑来在《时间的朋友》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时间永远在那里,该流逝的时候毫不留情。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有自己。
看了这么多自我管理的书籍,其实内驱力是最重要的,我们行动力不强的原因往往是没有那么渴望,没有那么想要。因此一旦困难出现,就会给自己找借口。比如冬天太冷,就不愿意去健身之类的。但是其实都经不起细究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没有那么想要一个好的身材,然后以客观因素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其次,就是对于目标的制定,每年都立下FLAG,但是完成的真的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订立目标其实是很重要以及又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件事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可可支配时间和金钱,以及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了解。大多数时候订立一个目标之后就结束了,没有一个反复去推敲,调整,自我实验,最后调整之后形成清晰可行的目标计划。
最后,是执行!万事只要开始动了,然后坚持下去,每天完成一点。相信总有完成的一天,害怕的就是什么多不做。
一个目标计划完成,这些环节都缺一不可。2021年的目标一定要现实可行!
思维认知类:
《动物庄园》
《稀缺》
《第二曲线:颠覆式创新(李善友)》
《见识》吴军
这几本书值得收藏,有空拿出来反复看。我们需要在这个社会安生立命,可真的不容易。给我们的肉体找个安生之所,然后还要有精神家园。我们需要赚钱去解决每日开销,车子,房子,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社会给与的压力从来就没有小过,我们需要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依旧热爱生活。有人迟迟不肯承认或者接受社会个大杂烩,觉得只要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是干净单纯的就好了。抱歉啊,社会是不允许你这样的,否则就是弱肉被强食。《动物庄园》以动物们对农场主的反抗为故事主线,反抗之后以为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园,然而猪开始颠倒是非,与人类勾结,为自身利益谋福利。而能干巧匠只听从命令,最终累死在工地现场。多么熟悉的场景。《见识》吴军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
《稀缺》这本书是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看,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就是印证了这句话, 这是因为你缺什么,不断地去追求的过程中反而有可能失去了一些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在如今这个浮躁,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常常会迷失自己,为了生活而只顾眼前的苟且。眼前的苟且是一种自嘲吧,谁不想要诗与远方呢?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只有解决眼前的问题,才会有精力去思考下一层的问题,这是由人的注意力决定的,比如说一个人温饱都没有解决,天天想要写诗出书,这也是不现实的。稀缺让我们的带宽变窄,同时稀缺也带来一定的注意力红利,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如果让自己的单位时间更加有价值。
《第二曲线:颠覆式创新(李善友)》是一本备受推崇以及出版社和各个大咖极力推荐的一本书。说到第二曲线,首先应该说第一曲线。对个人来讲,第一曲线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做到最好,对公司来说就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是这都还不够,逐渐发展下去,就会遇到瓶颈,这个时候,就需要打破思维,俗话说的是破局。但是破局其实是很玄妙的一件事情,有时候你必须改变,像柯达最先发明数码相机,却没有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数码领域,还是执着在过去旧的胶片上。个人也是如此,生活在舒适圈太久渐渐便没有了生命的张力,个人的第二曲线创新,在于突破自己原有的领域和圈子。
3.心理学类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人格心理学理论
情感勒索
只有医生知道
佛洛姆《爱的艺术》
拖延心理学
《影响力》
《我们内心的冲突》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童年的秘密》
2021年重点阅读类书籍: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乌合之众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进化心理学(第4版) : 心理的新科学 》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
4.其他类
浮生六记
女佣的故事
《红楼梦》上,下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台北人》
《误读红楼》
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
简单生活的艺术
简朴的哲学
村上春树《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总体来说,2020年读书不下50本,但是从总结来看的话,最后一个其他类别确实自己看得最开心以及最有话要说的一个类别。自己想了一下,没有别的原因,大概就是更贴近现实生活些的书,或者说是能调动情绪类的书籍。这个类别只需要感受其中,并觉得有趣即可。2021年依旧会给自己规划一下这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