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50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这一节把双赢思维分解为五个部分来阐述,包括双赢品德、双赢关系、双赢协议、双赢体系及双赢过程。没想到看到了第七章,光头大叔又提出了品德这个词哈哈哈~~不过这里他对于双赢品德的解读,终于给出了落地的解释。
双赢品德第一是诚信,没啥好说的。第二是成熟,光头大叔花了大力气来解释成熟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成熟最重要的特点是不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能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光头大叔用勇气和体贴来指向结果的输赢模式,我觉得可以从自我和超我的角度来看。倾向于以自己的得失来处理,会看重自己的利益,结果是赢/输;站在超我的角度,理解其他人的处境来处理,会看重他人的利益,结果是输/赢。在昨天看的奇葩说里有个很好的例子,蔡康永说他在职业生涯中有自己的坚持,在开场白里从不说“各位观众们大家好”。但是他和马东一起主持时,为了符合大的工作环境、配合马东的主持,在马东说出“各位观众们大家好”之后,他也会跟着重复这句话,破坏自己的原则。这就是对自我和超我的平衡。
双赢品德的第三点是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在现在的大环境竞争如此激烈、内卷如此疯狂的情况下,要理解这并相信这个词真的很难。我发现外国书籍里很强调类似知足、感恩的概念。之前风靡一时的《秘密》里就提到,相信世界上的资源是充沛的,即便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之后,它还会有盈余。富足这个概念几乎是吸引力法则的全部基础,也吸引了无数人成为它的拥趸。现代商业领域推崇的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此之上,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实现更大的目标必须要合作,放下芥蒂向共同的愿景去努力。在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也诞生过近乎奇迹的宏伟建筑,但是它们的基础,无一不是由底层人民的血与泪构筑的。精美的设计,精确的计算,贯彻到底的执行能力,全部为了帝王一个人的梦想而实现。
接下来说的是双赢关系。因为关系是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涉及到关注圈的事情,不由我一个人决定,这变得复杂了。很多人是不配合更不理解双赢关系的,作者给的建议是以长期经营情感账户,先争取双赢模式的低级形式——妥协,等待努力之后,再用其他的机会让对方理解并接受真正的双赢,这无疑是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
双赢协议在前几章的授权部分也提到过,只是没有命名为“双赢协议”这个概念哈哈,这里再次强调,双赢协议不应该以监督结果为最终目标,这样会缺乏信任导致对下属的操控。那么用怎样的最终目标更合适呢?书里提出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更能激励人上进,结果更精确,因为当事人往往最清楚实际进度,自我洞察远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这段让我很受启发,学校领导总是说现在很多学生非常“佛系”,不愿意努力和奋斗,其一是激励标准出了问题,并不符合现在的多元价值观,更不符合学生的个人目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忽略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谈话里,我会尝试用一用自我评估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设立目标,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估。
双赢培训管理和双赢绩效协议是建立在上面提到的双赢协议基础之上的,绩效协议的奖惩方法包括四种: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书里提到了作者曾经成功实践过的,有别于传统的培训和协议,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有相应的双赢体系支撑,以及各种资源的协调与配合。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
最后,双赢过程这一小节提出,重要的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把人和问题区分开来,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创造出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第二步,认清主要的问题和顾虑,第三步,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第四步,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性。双赢培训管理、双赢绩效协议和双赢过程,是需要实践的,而且前两项涉及的范围很广,实施起来很困难。怎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运用起来,我还需要时间考虑制定计划,然后尝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