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写作计划Day34:对社会各阶级的深刻洞见
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第一句话便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就不能将己方的力量汇聚起来,不能分辨真正的敌人,就不能把汇聚起来的力量轰到敌人的致命处,斗争就收效甚微,事情就无法成功。所以说这是一个首要问题。
文章写于1925年,立足于当时,作者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半殖民地的中国,他们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代表了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中产阶级。他们代表了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有矛盾的态度。在受到外资、军阀打压时,他们需要革命;在看到无产阶级积极投身革命而威胁到他们的地位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其政治主张是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这些人虽然经济地位处于同一阶级,但是细分有三个部分。
- 劳动所得除自给外,还有剩余的。他们的经济地位与中产阶级相近,发财观念重,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对革命持怀疑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 经济上大体可以自给的,但是因受到压迫,需要更努力劳动来维持生活的。他们对反帝反军阀的运动会怀疑未必能成功,不肯贸然参加,对革命持中立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大概占一半。
- 生活水平下降的。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日子越过越凄凉。因着与过去的比较,他们的精神痛苦较大。这种人数量不少,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
这三个部分,对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到了革命潮流高涨、可以见着胜利曙光时,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和中派会参加革命,而右派受大势裹挟也不得不参加革命了。
半无产阶级。包括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其中,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情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
- 半自耕农。其生活苦于自耕农,但是优于贫农。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而半自耕农自己有一部分土地,对于租于别人的部分只得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但是自有的部分则可全得。因此,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
- 有较充足农具和相当数量资金的贫农。受地主剥削,他们每年耕种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勉强能维持生活。因此,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好于另一部分贫农,而革命性优于自耕农却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
- 无充足农具也无充足资金的贫农。一旦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后,几无所得,更需要出卖部分劳动力以谋食。若是遇上荒时暴月,借了债务,生活更是负重难行。他们是农民中的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宣传。
小手工业者虽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但也时常需要出卖一定的劳动力。店员薪资微薄,物价逐年上涨。小贩本小利微,吃着不够。他们的经济地位都贫农不相上下,也容易接受革命宣传。
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约二百万,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其中很多是在外资产业当中做工。他们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之所以能如此,一是因为集中,二是因为经济地位低下。都市苦力工人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但不如他们集中。农村的无产阶级指雇农,他们无土地、无农具、无资金,只得营工度日,在农民革命运动中与贫农处于同一地位。此外,还有不少游民无产者,他们由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工人构成,是最不安定的人。这一批人有秘密组织,具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成为一种革命力量。
那么回答刚才的问题,谁是需要团结的朋友,谁又是需要反对的敌人呢?经过详细的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及其附庸(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中产阶级右翼可能是敌人,中产阶级左翼可能是朋友,但需防止其扰乱革命阵线。
这篇文章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是农民,由此解决了中国革命中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
100天写作计划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