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蛋烘糕:放学路上的神级小吃,万物皆可裹的加餐利器!

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
一提起成都,很多人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便是“麻辣”,无辣不欢是众多吃货对成都的第一印象。

火锅、串串、冒菜、麻辣烤鱼、双流兔头……众多美食扳着手指都数不过来。这些川味美食中,辣椒是精华所在,少之则索然无味。
但,成都美食,绝不只有辣辣辣!
蛋烘糕,成都小吃界的扛把子,街头骨灰级美食,几乎零差评的收获了每个成都人的喜爱,可咸可甜,你想要的味道它都有!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成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神级小吃——蛋烘糕。

一辆小三轮,两口小铜锅,一把小镊子,十来个瓶瓶罐罐,三轮车上贴着“蛋烘糕”三个字,就是成都人心心念念的“童年味道”。
那时,摆在路边、小区门口、学校附近的蛋烘糕,是撑得起老成都的刁嘴的。
不需要现在一样喇叭叫卖,也不用扯起嗓子赚吆喝,味道好,客人自然会凑过来。哪家好吃,一眼便能瞧出来。

在成都人的记忆里,小时候放学后冲出校门,大老远就可以看到嬢嬢在小推车边开火,蜂窝煤炉子上小铜锅一架,便是关于蛋烘糕的记忆的开始。
新鲜出炉的蛋烘糕,一面酥脆鲜香,一面软糯嫩滑,再夹上一勺喜欢的馅料,味道简直巴适得板。
稳占成都街头小吃头牌的蛋烘糕,就这样,一代又一代,陪伴着小学生走过放学回家的路。

对成都人来说,蛋烘糕就是童年。
如今,那些带着娃儿在卖蛋烘糕的小推车前排队的成都人,也许就是小时候每天放学后围着嬢嬢,等着新鲜出炉的蛋烘糕的那群小孩子。
要说起蛋烘糕的来历,还有个比较伤感的龙门阵要给大家摆一摆。可以说,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受了一顿皮肉之苦,才为大家换来了今天的美味。



成都街头的蛋烘糕,都是现点现做,传统烘制方法沿用百年。
只见嬢嬢熟练的在看上去直径不超过15cm的锅中刷上一层薄油,再舀上一勺蛋浆倒入小铜锅,拿起锅柄在空中晃上那么两三圈,蛋浆流转,再流转,便均匀的铺成了一个薄薄的小圆饼。
这时,嬢嬢会盖上铜锅的小盖子,放在火上慢慢烘烤。其烘制是极为考验火候的,大火易糊,小火却又难熟,需得有小铁夹来一直挑着翻看。

直至蛋浆冒出一个个小气泡,呈现出蜂窝状,外皮可轻松挑起,变得焦黄酥脆,散发出阵阵蛋香,蛋烘糕的制作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各式馅料均是提前准备好的,盛在一个个无盖的瓶瓶罐罐里,整整齐齐地码成两三排。
将馅料放进外皮已经烤成琥珀色的蛋烘糕中,再用一把镊子状的铁夹挑起半边压过去,形成一个弯弯的月牙状,用裁好的长方形状牛皮纸一包,蛋烘糕便大功告成。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耗时不超过一分钟。
别看蛋烘糕身子娇小,但小小的身体里,却包罗万象。既有一蛋一面的极简,又有多重馅料的丰富感。
就像吃冰淇淋不可能只啃蛋卷一样,蛋烘糕的宝藏内核,藏在多种多样的馅料里。
奶油,果酱,白糖,芝麻,土豆丝,豇豆,大头菜,肉松,凉拌三丝……各种内馅应有尽有,甜辣咸酸都能满足你,多种馅料混搭,便又是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在蛋烘糕面前,无论甜咸党,那都要握手言和!

榴莲+芒果,听起来奇奇怪怪,但据说完美结合了榴莲的绵密与芒果的清甜,给各位榴莲控带来完美味蕾暴击!
蓝莓果酱+青椒火腿,果酱的甜与火腿的咸完美结合,并伴着蛋皮的香脆让整个蛋烘糕获得灵魂升华。
辣椒+大头菜,咸中带甜,甜中带辣,爽脆可口的大头菜与酥软的蛋烘糕碰撞在一起就是奇妙的化学反应。

白糖芝麻+凉拌三丝,听起来又是一道“黑暗料理”,但吃一口在嘴里,甜和咸两个不同小宇宙的碰撞,加上三丝爽脆的口感,吃一次就停不下来。
……
蛋烘糕优秀之处就在于,一张看似平凡的蛋皮,却能包下世间各种美味,还能把“黑暗料理”变得十分惊艳!无论怎样混搭,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当然,还有奶油+肉松的神级组合。
刚出锅的蛋烘糕滚烫,夹着的一大勺奶油融化后,如奶泡的口感,又似奶茶上浮着的奶盖。
一口下去,外圈酥脆,薄似蛋卷,内里却疏松多孔,被奶油浸润后更加松软香嫩,咸香的肉松中和了奶油的甜腻。
馅料和蛋香完美融合,丝滑中又交织着肉松明显的纤维感,香甜酥脆,让人欲罢不能。

在成都蛋烘糕界,有着“北陆南贺”的说法。据说,陆记,是蛋烘糕中的劳斯莱斯;贺记,是蛋烘糕中的宾利。
陆记蛋烘糕
江湖有传,成都蛋烘糕界的“网红”陆记,是最为任性的一家店,只收现金,且开店时间不固定,“下雨不开店”、“老板打牌输钱不开店”、“心情不好不开店”。
在成都有名气的蛋烘糕中,陆记可以说是最难找的,藏在曹家巷的一个偏僻小区——工人村中,所谓店面就是一个街边不起眼、看上去还破破烂烂的塑料棚。

一个简陋的小棚子,棚子里摆着样式杂乱的桌子和凳子,加上老板的一辆小三轮,就是全部家当。
小三轮的玻璃上面贴着老板胡大爷参加节目的照片,爷爷很健谈,据说很多电视台都来采访过他,张靓颖来了都要排队!

“我的蛋烘糕,都没得啥子添加剂”,这是胡大爷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贺记蛋烘糕
和三十年来始终坚持在一处开店的陆记不同,贺记可谓是遍地开花。以前在校门口摆摊摊的小吃车,现在俨然已成为连锁大咖。
位于文庙西街的贺记蛋烘糕总店,历史最为久远,再加上靠近蛋烘糕传说发源地,因此被打上了“最正宗”的标签。

馅料种类很多,不少都是独家秘制,任君随意挑选。
肉松咸菜等听起来像是黑暗料理的味儿,全是成都人的隐藏菜单,搭上外皮焦脆内里软嫩的蛋皮,只一口就让你欲罢不能。
在成都,有这样的说法,“没吃过贺记就等于没吃蛋烘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