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老婆陈璧君:被称头号女汉奸,宋庆龄为她求情,却死不悔改
一、为追夫,少女走上革命路
陈璧君,原籍广东新会,1891年11月5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其父陈耕基早年下南洋闯荡,后经营橡胶园致富,成为当地知名富商。因此陈璧君自小家境优渥,受到良好教育。
陈璧君15岁那年,恰逢孙中山到马来西亚开展革命活动。在一次革命宣讲活动中,陈璧君偶遇了作为主讲的汪精卫。汪精卫当时作为革命党的阵营的主笔与康有为的保皇阵营在海外进行了长期论战,在华侨群体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再加上外貌英俊,又善于演讲。
青春萌动的陈璧君,一见之下就俘获了芳心,成为了汪精卫的迷妹。恰好,陈璧君的母亲又和汪精卫相熟,很赏识这个年轻人,于是在母亲的支持下,陈璧君开始了对汪精卫的疯狂追求。

陈璧君先是托相熟的同盟会员将自己介绍给汪精卫,随即就给汪精卫写了情书表白。但汪精卫早已立下革命不成功绝不结婚的誓言,加上陈璧君的外貌非常一般,汪精卫对陈璧君的表白并不感冒。
毫不气馁的陈璧君为了有更多接触汪精卫的机会,干脆自己就加入了同盟会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当汪精卫重新赴日之后,陈璧君也以留学的名义前往日本,在汪精卫担任主笔的《民报》做编辑,两人总算就此熟识。
1909年,革命活动一度陷入低潮,为挽救局势鼓舞人心,汪精卫决定入京行刺摄政王载沣。
陈璧君得知消息也舍命相陪,当时有人戏谑说陈璧君有英国护照,一旦出事躲进大使馆就能平安无事。陈璧君闻言,立即将自己的护照撕得粉碎,以示自己与汪精卫同生共死的决心。
行刺前夜,陈璧君给汪精卫摆了烛光晚餐,席间对汪精卫说:“你明天就要去S,我没有旁地送你,就给你干一下子吧”。把汪精卫吓了一跳。

次日,汪精卫行刺失败,被捕入狱。陈璧君奔走营救不成,就花钱让狱卒给死牢中的汪精卫送去十个鸡蛋,蛋上刻有一个“璧”字,随蛋还附有一封情书。汪精卫看后,深受非常感动,给陈璧君回了信,嘱咐她离京。
陈璧君则回信说:“我将遵从你的忠告立即离开北京,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想和你商谈。你我两人已不可能举行形式上的结婚仪式,但你我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你看好吗?”。
自认必死的汪精卫,至死终于被陈璧君的执着打动,咬破手指,给陈璧君写下“不论生死契阔,彼此约为夫妇”的血书。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汪精卫获释出狱赴沪,前往陈璧君身边。次年(1912)辛亥革命胜利,两人完婚。汪精卫随后兑现了自己革命胜利就远离政治的承诺,与陈璧君璧君两人赴欧留学。一时间,被世人誉为革命的神仙伴侣。

二、变悍妇,汪夫人总管内外
然而两人的婚后生活却并没有照着世人的预想展开。婚后的陈璧君,一改婚前痴情少女形象,化身为母老虎形象。把汪精卫管得死死的,人送外号“雷山老母”。但凡有女人敢稍一接近汪精卫,母老虎就会雷霆震怒。
方君瑛曾经和汪精卫有过一段情愫,但因为革命未成,两人就暂时把感情搁在心里,后来被陈璧君捷足先登。
陈璧君汪精卫旅欧归来后,生有一子,又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方君瑛作为老友就时常帮汪精卫陈璧君夫妇照顾孩子。
一日,陈璧君下班回家看到两人谈笑亲昵,顿时就醋意大发,把方君瑛大骂一顿。有时候还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大肆羞辱。性格刚烈的方君瑛,一气之下上吊自杀,因为方君瑛也是资深革命元老一时间搞得国内哗然。
后来,汪精卫当了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经常出席一些社会活动。一次在和当时著名游泳明星杨秀琼参与轮渡剪彩后,杨秀琼搂着汪精卫的胳膊走了一段路。此事立刻就传到陈璧君的耳朵里。第二天,堂堂行政院长脸上就挂了彩。
到了后来,甚至发展到,汪精卫会客时间稍长,陈璧君就会推门而入,对客人下逐客令。或者汪精卫酒兴正酣,只要陈璧君咳嗽一声,汪精卫就会放下酒杯的地步。
如果陈璧君只是在管管家事倒也罢了,可是对于汪精卫政治上的事情陈璧君一样横加干涉。当时圈内人都知道汪精卫先生白天答应的事不能作数,晚上回家如果夫人不同意,第二天准推翻。
周佛海日记里也说“汪精卫无一定主张,容易变更”。甚至汪精卫自己也不讳言“陈璧君不但是我的妻子,而且是老同盟会员,很多事在我没有考虑她的意见之前是很难做出重大决定的”。

说来好笑,可能是物以类聚,汪精卫不但自己怕老婆,他的圈子里的其他成员很多也有惧内 的,像汪精卫的头号大将陈公博也是个出名的妻管严。
陈璧君和汪精卫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陈璧君的小姐脾气和娘家实力雄厚有恃无恐。一方面也是因为汪精卫少年时父母双方,骨子里有些自卑,是个优柔寡断的书生脾气,需要有个强势的人物给他支持,尤其是和一些军人作风的政客打交道的时候。
而陈璧君也确实很多时候充当了汪精卫的保护人。
如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遇刺那次,汪精卫中枪之后,只是一个劲哭地说“我完了,我完了,我要死了”。是陈璧君大声呵斥汪精卫“你刚强一点好不好,你硬一点好不好。干革命,迟早有这一天”。
汪精卫这才强打起精神,说了几句对得起他当时革命家身份的“遗言”。陈璧君强硬的作风把当时坐在他们身后的张学良吓了一跳。事后,也是陈璧君不顾生死,冲到“嫌犯”(实为王亚樵)蒋介石办公室与蒋对峙,把蒋搞得非常难堪。

三、为权欲,女强人逼夫卖国
不过说起陈璧君和蒋介石的矛盾,倒也不是从这次汪精卫遇刺开始的。
最初,汪精卫和陈璧君都是老资格的同盟会员。陈璧君相当看不起作为政治暴发户的蒋介石。汪精卫和蒋介石一度结为把兄弟,汪精卫给蒋写信,以介弟相称。陈璧君见了就非常不屑说“你(汪精卫)愿意做他把兄,我还不愿意做他把嫂呢”。
后来蒋介石取代汪精卫成为第一号人物,陈璧君的第一夫人地位也被形象气质更佳的宋美龄取代。表现欲极强的陈璧君,极为嫉妒,在多种场合屡次给蒋宋夫妇难堪。
等到抗战爆发,陈璧君总算看到利用日本人势力重温自己第一夫人美梦的机会,从而成为了汪精卫集团中投降意志最为坚决的人物。

此时的汪精卫虽然和周佛海,陶希圣等人组织了低调俱乐部,散播一些消极言论,但都知道与日本人勾结事关重大,在迈出实质性脚步时非常犹豫。正如梅思平所言“搞不好呢,汪精卫先生三十多年的光荣历史只怕被人一笔勾销”。
陈璧君四处奔走,试图拉拢国民党内各类实权人物参与他们的卖国行为,甚至越权私自派梅思平与日本人谈判。看到汪精卫依然踟蹰不绝,最后干脆抛出狠话“谁不愿意走,只管留下好了,反正我是一定要走的”。
正如陈公博所言“没有陈璧君,汪精卫先生成不了大事,但也坏不了大事”。汪精卫之所以成为头号汉奸,陈璧君要负极大责任。
而如愿以偿当上伪第一夫人的陈璧君,也不像汪精卫那样在私德上自律甚严,大肆在伪政府中捞权捞钱。不但把陈璧君家的各种亲戚都安排到伪政府担任高官,还和弟弟陈耀祖把持着广东省大肆搜刮。
搞得周佛海都看不下去,一次陈璧君让他托运一只大木箱,周见箱子非常沉重,就出语讥讽到“或许里面净是黄白之物吧”。

四、拒悔过,大汉奸病死狱中
陈璧君第一夫人的好日子倒也没过多久。随着1944年汪精卫病死,早已看不惯陈璧君的陈公博等人就开始给陈璧君软钉子吃,在南京呆不下去的陈璧君就离开南京伪政府去了广州。一年后,日本战败,陈璧君被军统诱捕,并随即送交法庭审判。
面对法律的审判,陈璧君显得振振有词(汪精卫倒是一早觉得受了日本人欺骗而心生悔意),狡辩说:
“日寇侵略,领导无力护民,百姓被迫生存在铁蹄之下,到底是谁的责任?说汪精卫先生卖国,哪一寸国土是他卖给日寇的?相反他以身犯险,忍辱负重,在敌人面前为百姓生存谋福祉,每天都生活在敌人的枪口下。汪精卫先生倡导和平运动,赤手空拳和日本人往还,收回沦陷区。现在完璧归赵,他不但没有罪,还有功。”
然而,历史是不容狡辩的,陈璧君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

新中国建立之后,陈璧君的闺蜜宋庆龄、何香凝女士曾为她说情,希望能特赦陈璧君。陈璧君得到了一次特赦的机会,但需要陈璧君为自己和汪的卖国罪行写一封悔过书才行。
没想到,陈却断然拒绝了,宁可将牢底坐穿也不悔过。最终于1959年6月17日病逝狱中,走完了她这大起大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