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城,竭炭相送
空气中弥漫着烤棉花糖味,在燃烧正旺的篝火旁,三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围坐一位老者身边,正瞪大眼睛出神地看着老人。那明亮纯真的眼眸中,篝火的火焰升腾起耀眼光芒,就像波光之上的绚烂烟花,飞升向上,洒落进嵌满星星的天鹅绒之夜幕。故事讲到这一刻,星光伴着银铃清脆妙响,跌落孩童心田,各自振翅飞往他们甜美的梦途去了。
疫情当前,举目世界,那熊熊的篝火嘎然而止。大地凄寒,昔日篝火空留余烬。
【“4月7日,英国多地养老院及诊所向患者发放“放弃急救同意书”,以此要求患者承诺,若感染新冠病毒,病情恶化时不会叫救护车、不使用心肺复苏、不占用国家资源。”——摘录一则国际新闻】
这不是个例。转眼半年有余,即使牺牲了老年人,英、美、意、法等国也仍然深陷水火。在这些国家,政策与相关规定相当于直接判了老年人死刑,经济学替代了部分人心的位置。“人心即天心”,人类秩序能否经受住这波道德与文化冲击的考验?
我国文化自古强调“家国”,认为有家才有国。我们常说“风风火火一家人”,家人定是内心温暖、头脑冷静这日子才会蒸蒸日上;家里的小烦恼只消大风一吹,就拨云见日,由阴转晴了。但是我们想象过将温暖之心去替换成冰冷的经济数据吗?
对于“放弃救治老人”这种政策和观点,即是要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面对着家人、长辈,将一颗正直温暖的心,即刻转换成计算器。而老人则被当作了某种只是消耗资源的设备。
那些燃着篝火的夜晚呢?那些眼眸中的星星呢?那如香甜棉花糖般的亲昵时光呢?那无微不至的照料、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劳,间杂着吵吵闹闹的往昔呢?那些欧美大片中家人的温情与慈爱,肯定都是假的、都在骗我们!可是怎么会呢?这无异于毁掉自家壁炉中的炭火,而窗外风雪交加。
回头看看我们这代人的父母,他们表达真心的方式多么卑微和落俗套: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的。与冰冷的西方国家决策不同,曾经的我们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文化与教导:在家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你学习成绩足够好,将来好出人头地、赚大钱。少有精彩睿智的故事可听,少有追逐梦想的观念。这样长大的我们,在大部分已年老的父母眼中,我们是他们并不完美的梦想作品。这样的我们,大部分为了追逐现实的物质财富疲于奔命,内心几近空虚,代沟深深。
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冷冰冰的政策相比,老人之于一个家(国),我国秉持“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价值观,没有放弃救治任何一位老人。我们看到被我们视为陈旧、不值一提,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保守”的古文化,在危难当前的今日世界,它的宝贵价值方才显现。面对水深火热之中的西方诸国,我们国家多次多维伸出援手,可谓雪中送炭;诸多热心的国人积极出手相助,或者捐赠急缺物资。
经此一疫,比起他国将老年人当作白白消耗医疗资源的“淘汰品”,我们不得不回头反思。传统“过份热心”的包办式养育,是否也造就了无共情能力的“计算器”心态?俗话说“过犹不及”,我们常讲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经常是“热脸贴冷屁股”这样不对等的情感状态,我们大部分人与父母长辈的日渐疏离,除了缺失精神上的对话,在养育过程中的做法值得警惕和深深思索。而宏观上,我们有责任重新检视民族文化,分辨哪些为宝贵的智慧结晶,哪些只是历史留下的碎片,已化为烟尘。
举目四顾,昔日新年水面上烟花相继绽放,而今世界的画像,大概名为莫可奈何之《印象·日落》,伤心人的泪水汇成了江河,那些无视老年人一生贡献、辜负了那份慈爱与睿智的群体,漫漫长夜如何度过,此种做法又会给将来的世界造成怎样的后遗症……一分一秒过去,警钟敲打着世界每一颗尚有良知的心。
愿这个寒冬不缺炉火与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