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上海第一天
今年的学习旅行有些匆忙,时间永远是固定不变的一周,而路程却无形中多出了上海,多出了世博。不过感受一下也好,就像奥运,距离这么近,不去,总是难免有些许遗憾。
北京站-火车-上海-世界杯。为什么火车不能有电视或者网络?英德大战在我们郁闷上车的时候悄然打响。但是,英雄总是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落座后,同事“不慌不忙”得拿出移动电视,搜台,播放,救星,感谢科技,感谢英雄。应该说德国和英格兰的比赛输赢是我猜到的,可过程之轻松,比分差之大,还是超出预料。不得不感叹德国人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大赛中的心理素质。4:1,不过有个也许影响结局的误判,也不得不令英格兰遗憾。
上海,雨。到站、导游,上车,宾馆,自由活动。当天下午没有安排,便和同事一起去城隍庙看看,再去吃一次南翔馒头店的包子,争取这次不被烫到。到站,下车,下雨。一如既往地排队,四个人,两屉,开吃,感觉没有上一次吃那么惊艳,看来包子只是包子而已。转身,奔宁波汤圆,看看,排队,买,吃,评价,除了汤圆,其他东西很一般,汤圆也还是汤圆而已。豫园,上次到上海没有时间参观,今天不想再错过,虽然知道园林都是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布局,但凡涉及建筑特色的,都让我小小的感兴趣。买票,进去。因为下雨,园子里人不是很多,色彩不是很艳,但满眼的绿以及老房子、假山的青苔却因为绿越发的明显,似乎雨天更能提醒我们她的历史,她曾经走过的那些繁华年代。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戏台,龙形院墙……苏州看过小藕园,扬州看过个园,园林的内置没啥大变化,但设计,布局却各有特色,放在那总是觉得那么和谐,或者倚着走廊看鱼,或者窗外看假山,或者林荫、竹荫路下游荡,总能给人以放松,惬意,置身世外,寻找员外的那份心境。
豫园出来,沿着错误的方向奔向“上海老街”,结局必然是错误的到另一个地方。将错就错吧,奔一大会址,也算是迎接七一了。一路看着地图,一路步行。到了,可最先看到的却是兰博基尼展览,在一个忘了名字的公园内。围着一大会址转转,看看,却发现有三里屯的感觉,酒吧,西餐,当然也有俏江南,再走,貌似东方新天地,莫非这也寓意着发展?
转了半天了,饿了,尝尝上海本帮菜吧。世博志愿亭就在边上,
“请问哪有比较地道的上海本帮菜?”
“您要什么价位的,一般的还是好点的?”
“一般点的吧。”
“那边有个兰亭,我觉得还蛮真宗的。”
“谢谢”
过去“兰亭”,惊觉有点熟悉,貌似根北京的成都小吃差不多,看看菜单,宫保鸡丁云云,唉,放弃吧,还是找个别的本帮菜馆吧。派另一哥们再去打探一下,哪有稍微好一点的,热情的志愿者给了一张世博单子,列了四个本帮菜馆,找找吧,看看哪个最近,看地图,发现中华路那边有个貌似不远,来的时候曾经路过,就那了,又开始另一次行军,算算时间,已经走了五个多小时,继续吧。继续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实在不知道怎么走了,问问人家吧,餐馆在哪,路人不知,打电话到餐厅,餐厅没说清楚……再看看图,发现,中华路是个环线,我们走的是另一个方向。算了,打车吧,随司机走,问司机哪比较正宗,前面绿波廊啊,走过去就到了,还没打车,就又开始步行……走累了,看到一个上海会馆,就这了,不再找了!进楼,半天找到电梯,上五层,空空焉,没啥人啊,整个大厅,就两桌,还算我们,一共七个人吃饭,大致算算,迎宾四位,服务员,服务生,应该不下六位,这服务还真不错。看看菜谱,发现,上海会馆有一股“新鲜”味,貌似粤菜不少,点吧,看看有烤麸,不能拉下,其他的,蟹黄某些东西,某条鱼,菜饭,饭菜不多,但正值某总生日,吃吧。结局呢,蟹黄很鲜,鲜的我们有些受不了,鱼也很鲜,也很有特点——带鳞……而且,“鳞的味道不错,您可以尝尝。”生日总尝了一块,刚咽下去,服务员道,主要是尝尝味道,然后吐了……貌似菜饭倒是本帮菜里的一种,电视里见人家吃过,可到我们这,我们还是不适应海派清口啊。结账,走人,均发誓忘记本帮菜吧……
再看看夜景城隍庙吧,反正去外滩也是顺路,一路走过到了外滩,人山人海啊,丝毫不受下过雨影响。可发现对岸的夜景不如07年底那么绚烂夺目了,可能也是因为构建节约社会吧。
找超市,买点第二天世博会的饭,打车回宾馆,看球。
第一天如此。
北京站-火车-上海-世界杯。为什么火车不能有电视或者网络?英德大战在我们郁闷上车的时候悄然打响。但是,英雄总是在大家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落座后,同事“不慌不忙”得拿出移动电视,搜台,播放,救星,感谢科技,感谢英雄。应该说德国和英格兰的比赛输赢是我猜到的,可过程之轻松,比分差之大,还是超出预料。不得不感叹德国人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大赛中的心理素质。4:1,不过有个也许影响结局的误判,也不得不令英格兰遗憾。
上海,雨。到站、导游,上车,宾馆,自由活动。当天下午没有安排,便和同事一起去城隍庙看看,再去吃一次南翔馒头店的包子,争取这次不被烫到。到站,下车,下雨。一如既往地排队,四个人,两屉,开吃,感觉没有上一次吃那么惊艳,看来包子只是包子而已。转身,奔宁波汤圆,看看,排队,买,吃,评价,除了汤圆,其他东西很一般,汤圆也还是汤圆而已。豫园,上次到上海没有时间参观,今天不想再错过,虽然知道园林都是一样的景色,不一样的布局,但凡涉及建筑特色的,都让我小小的感兴趣。买票,进去。因为下雨,园子里人不是很多,色彩不是很艳,但满眼的绿以及老房子、假山的青苔却因为绿越发的明显,似乎雨天更能提醒我们她的历史,她曾经走过的那些繁华年代。假山,水池,亭台楼阁,戏台,龙形院墙……苏州看过小藕园,扬州看过个园,园林的内置没啥大变化,但设计,布局却各有特色,放在那总是觉得那么和谐,或者倚着走廊看鱼,或者窗外看假山,或者林荫、竹荫路下游荡,总能给人以放松,惬意,置身世外,寻找员外的那份心境。
豫园出来,沿着错误的方向奔向“上海老街”,结局必然是错误的到另一个地方。将错就错吧,奔一大会址,也算是迎接七一了。一路看着地图,一路步行。到了,可最先看到的却是兰博基尼展览,在一个忘了名字的公园内。围着一大会址转转,看看,却发现有三里屯的感觉,酒吧,西餐,当然也有俏江南,再走,貌似东方新天地,莫非这也寓意着发展?
转了半天了,饿了,尝尝上海本帮菜吧。世博志愿亭就在边上,
“请问哪有比较地道的上海本帮菜?”
“您要什么价位的,一般的还是好点的?”
“一般点的吧。”
“那边有个兰亭,我觉得还蛮真宗的。”
“谢谢”
过去“兰亭”,惊觉有点熟悉,貌似根北京的成都小吃差不多,看看菜单,宫保鸡丁云云,唉,放弃吧,还是找个别的本帮菜馆吧。派另一哥们再去打探一下,哪有稍微好一点的,热情的志愿者给了一张世博单子,列了四个本帮菜馆,找找吧,看看哪个最近,看地图,发现中华路那边有个貌似不远,来的时候曾经路过,就那了,又开始另一次行军,算算时间,已经走了五个多小时,继续吧。继续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实在不知道怎么走了,问问人家吧,餐馆在哪,路人不知,打电话到餐厅,餐厅没说清楚……再看看图,发现,中华路是个环线,我们走的是另一个方向。算了,打车吧,随司机走,问司机哪比较正宗,前面绿波廊啊,走过去就到了,还没打车,就又开始步行……走累了,看到一个上海会馆,就这了,不再找了!进楼,半天找到电梯,上五层,空空焉,没啥人啊,整个大厅,就两桌,还算我们,一共七个人吃饭,大致算算,迎宾四位,服务员,服务生,应该不下六位,这服务还真不错。看看菜谱,发现,上海会馆有一股“新鲜”味,貌似粤菜不少,点吧,看看有烤麸,不能拉下,其他的,蟹黄某些东西,某条鱼,菜饭,饭菜不多,但正值某总生日,吃吧。结局呢,蟹黄很鲜,鲜的我们有些受不了,鱼也很鲜,也很有特点——带鳞……而且,“鳞的味道不错,您可以尝尝。”生日总尝了一块,刚咽下去,服务员道,主要是尝尝味道,然后吐了……貌似菜饭倒是本帮菜里的一种,电视里见人家吃过,可到我们这,我们还是不适应海派清口啊。结账,走人,均发誓忘记本帮菜吧……
再看看夜景城隍庙吧,反正去外滩也是顺路,一路走过到了外滩,人山人海啊,丝毫不受下过雨影响。可发现对岸的夜景不如07年底那么绚烂夺目了,可能也是因为构建节约社会吧。
找超市,买点第二天世博会的饭,打车回宾馆,看球。
第一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