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加罗林帝国
中世纪早期,欧洲西部和中部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法兰克人帝国,加罗林王朝自751年和774年起分别享有法兰克人和伦巴第人的国王的称号,于800年建立了加罗林帝国。800年,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曼在罗马被教宗良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教宗的目的是把罗马帝国的正统从东方转移到西方。现代史学界一般将加罗林帝国定为在1000多年后的1806年才告终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阶段。
简要信息
首都:梅斯、亚琛
语言:拉丁语(官方语言)、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的其他语言、巴斯克语、布列塔尼语、斯拉夫语族
政体:帝国
历史时期:中世纪
关键时间点
· 800年——查理一世加冕称帝
· 843年——《凡尔登和约》将帝国分裂为三个王国
· 888年——最后一位皇帝查理三世(绰号‘胖子查理’)驾崩
领土面积:1112000平方千米(800年)
人口:1000万-2000万(800年)
货币:第纳里乌斯
在其原疆域内的现代国家:奥地利、克罗地亚、捷克、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荷兰、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
查理曼的儿子虔诚者路易驾崩后,加罗林帝国发生内战,从840年持续到843年。之后,帝国被分为三个自治王国,其中一名国王仍有罗马人的皇帝的头衔,但在自己的王国之外没有实权。加罗林帝国的统一与加罗林王朝的罗马皇帝继承权依然在名义上存在。884年,胖子查理让加罗林帝国重归统一,这也是加罗林帝国在历史上最后一次统一。888年,胖子查理驾崩,帝国随即崩裂。由于加罗林王朝的唯一合法男性继承人尚未成年,各王国的贵族们决定从别的家族中挑选各国的国王,一个例外是在东法兰克王国,贵族选中的国王是个加罗林王室的私生子。并非正统的加罗林血脉在东法兰克延续到了911年。在西法兰克王国,加罗林王朝的正统后代在898年复辟,最终在987年灭亡,加罗林家族的统治在此期间中断过一段时间(922-936年)。
帝国初创时,领土面积在1112000平方千米左右,人口在1000万-2000万之间。帝国的腹地是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卢瓦尔河与莱茵河之间的地区,王国的象征性都城亚琛就坐落在这里。帝国的疆域在南边覆盖了比利牛斯山脉,与科尔多瓦酋长国和潘普洛纳王国(即纳瓦拉王国,自824年起)接壤。在北边,帝国与丹麦王国接壤;在西边,帝国与布列塔尼公国之间有一段不长的边境线,布列塔尼公国后来成为了加罗林帝国的附庸国。在东边,加罗林帝国与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领地之间共享漫长的边境线,这两个民族在后来与加罗林王朝的战争中落败,部分领土被兼并。在南意大利,想要拥有对这里的主权的加罗林王朝遭到拜占庭人和贝内文托公国(伦巴第王国的残存部分)的反对。
当时的加罗林王朝没有把自己的国家称作“帝国”,这个叫法是现代史学界的产物。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也曾有多方称其为“整体王国”(拉丁文:universum regnum,与‘区域王国’的概念相对应)“罗马人和法兰克人的帝国”“罗马帝国”甚至“基督教帝国”。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