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稿+《失控—未来经济模式》
前几天,一个做服装生意的朋友,来向我抱怨。疫情这段时间,10几个商场共亏损了七八十万。我当时想,这是天灾并非人祸。在恶劣的大环境下,为何有的人可以赚钱,有的人却损失惨重。 如今不像从前,经济大环境每天都在改变。每年有多少人来来去去,却有极少数人思考我上面说的那个问题。为何总有企业,可以在绝地里逢生。有的企业一点风霜都经不起。 针对这个问题,我脑袋里面第一时间蹦出了一句话。不是向东也不是向西,而是向中。这是出自美国鼎鼎大名的学者凯文凯利 《失控》一书里的一句话。据说作者写这本书之前还没有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却在哪个时代里都有涉及 。这本书还影响了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一些互联网巨头,可想而知它的超前性。 这看似充满哲学性的思考,无不体现出东方智慧。在我看来,这句话很好的为中国经济该、企业、管理者在新的大环境下指明了方向。 10年前,中国经济就像一块大饼。煎熟了等着各个企业食客来吃,以前做什么都赚钱。那个时代成熟起来的企业家、管理理念都是来自西方。遵循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运行着,随着中国工业化文明的推进。市场的饼子都基本都划入了各个企业家书里,所以为什么现在新企业越来越难做起来。 美国、英国、法等可以说是失业率最高的几个国家,经济一直走下坡路。追根究底,还是因为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市场饼子的大分配。而他们的企业家、管理层也很清楚这个问题。无数的企业,往海内外建设工厂,投资管理、技术。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工业化进度,很多都说中国经济是一个奇迹,而我想说这个奇迹不过是资本发展到巅峰的结果。 目前我们国家,也马上就要面临同样的问题。不管是对与管理层还是企业家都需要明确的看到这个大方向,大趋势。不然将被时代所淘汰。 但着也还存在着一个不明确的因素,就是物联网、手机、4G等移动通信的出现。这类技术在使人类生,活变得更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举个例子,30年前没有网络通信不方便。大家买一件衣服往往是从北上广大都市,一级一级的往下传。到乡镇的女人开始流行这些衣服,北上广这些城市也行往往已经过时了。但如今不同,今天流行什么款式,今年流行什么款式。一切都是一目了然,一切都是及时共享。 所以这就直接打乱了,资本的发展规律。而企业家、管理层。往往又依靠这一套方法。 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讲,有两种模式。不管是那种公司都是沿用其一种。我把第一种叫做严肃型企业,这类企业公司往往有自己针对的人群,与产品定位。往往除了产品建设以为最主要的是精神建设,拿星巴克打个比方就一目了然。这所咖啡厅从创立到今一直是咖啡界的龙头老大,星巴克在电影、电视、广告、里都是一些明星、老板、作家经常去的地方。而这群人又是社会精英人士,在无形中一所咖啡厅就成了小资的代名词。这类企业代给大家造成一个假象只有去消费我们的产品你就是我们的一份子,在管理上也是严格、机械的,不容出一点差错 第二类,个性型。这类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多数比较人性化、办公环境好、福利多。这些公司往往打的都是感情牌,以情感福利留住人才,对产品的定位、客户群体也都多采用此理念。在餐饮业海底捞的服务是出名的好,公司对管理者、员工也是比同行业好了不知多少。但不管那种模式,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下都有点力不从心。 这两种方法,是互联网之前的产物。自从出现了物联网,一切都在变化,我拿第一个举例子。一些大型高端企业,在产品研发往往针对的是一些社会精英份子来消费,但物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个体越来越趋同,所以你就很难去给出定位。星巴克咖啡,原本定位小资产阶级,但实际上大家都可以用过互联网看见这种生活的假象。就算你只是在校的大学生每天也是一样可以泡在里面。 互联网让人知道很多的同时,也在泯灭人的个性。让大家都越来越一样,对于企业的走向、管理层。因为从趋同性上面去思考,灵活结合上面两种方法,这大时代才是正确的道路。 两种理念好比,一个是金字塔顶端、一个金字塔末端。一个讲究严格的制度、一个将就世俗人情世故。从人性的角度去探析,就如中国古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过于规矩就成了压榨,只有两种两种结合起来运用,才是一个完整的金字塔。 未来的一切每天都在变化,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管理高层也不能一直遵循一套模式。你要知道一个月薪三四千的青年人,也一样买得起一些高端设计品牌。但却代表不了他就是属于这个群体,你的客户也许在未来将属于任何群体。 回答我上面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天灾下有的企业濒临破产,有的却大放异彩。在我物联网时代里,人慢慢将都变得一样,针对定位设计的企业自然很难做下去,最后我想用凯文凯利的话结尾。 不是向东也不是向西而是向中——《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