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亲爱的,你快乐吗?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网上冲浪并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生活里的酸甜苦辣,而“哈哈哈哈哈哈”是除了表情包之外最为直接地流露自己喜悦与开心的表达方式 哈哈哈哈式社交正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打开微信搜一搜“哈哈哈”,页面瞬间弹出几百甚至几千条聊天记录,可谓是人均哈哈怪。 日常聊天情景中“哈哈哈”这类拟声词出现的位置大致有四种:话轮开端、话轮末尾、话轮中间、独立话轮,例如在“哈哈哈哈哈哈是啊”这句话里,“哈哈哈”就出现在了话轮开端。 有学者认为话轮转换常出现在“转换关联位置”,该位置可供发话人和受话人转换话轮。聊天情景里出现的“哈哈哈”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出现在话轮转换处,会话人可以通过“哈哈哈”这类用于自然地暗示一个话题的结束或者是开启另外一个新话题。 由此可见,“哈哈哈”这类用语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助推了线上的社交发展,以另一种方式推动会话的顺利进行。 “哈哈哈”内涵的复杂多样与社交模式的变化更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进行面对面社交时,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察觉到对方说话时的表情、说话时的语气、肢体动作等等诸如此类有助于我们解读对方话语的细节,而在社交软件里我们只能对着一个冷冰冰的微信头像来揣测对方话语里的含义,有时甚至会出现过分解读对方话语的尴尬局面。 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更是如此,社交焦虑者倾向于将社交过程中的中性面孔知觉为负性面孔,同时存在对正性面孔存在负性解释偏差、对负性面孔存在注意偏向的情况。 不可否认,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发“哈哈哈”还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确实代表着不一样的含义,但过分解读对方的话语尤其是这种拟声词只会让自己更加疲惫,如果内心有疑问的话也可以直接向对方发问喔。 祝愿大家每次发 “哈哈哈哈哈哈哈” 的时候都是真的开心[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