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销售,快速达成诀窍!
谈起销售,很多老师都非常头痛。 遇上这种情况,更是让老师觉得难以形成促单——做地推、活动时,接触的是爷爷奶奶,可是谈起报班,又需要父母来决定。 这种情况,我们会把它称为“决策人不在场”。 那么,这种窘境到底为什么产生,又应该如何解决? 别着急。 如果你的机构也遇过同样难题,需要先去审视自身工作:前端的销售和市场工作,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你暂时没思路,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答案!
一、销售工作设计
决策人不在场,很大可能是因为我们在设计销售工作时存在问题。 比如,可能在地推时间、地点选择上不够合理。 明明附近学校接送孩子以老年人居多,晚上社区散步也是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但是我们地推地点还是以学校和社区为主。这意味着市场一开始就是瞄准老人做单,拿到的号码全是爷爷奶奶的。
这也就导致,在后期跟进沟通过程中,机构很难和父母对话,不了解父母真实想法和对孩子教育的理念规划是什么。销售路线从一开始设计就存在不足,导致后期难以转化。
二、邀约话术
除此之外,也可能是邀约话术存在问题。
在邀约过程中,销售人员没有和爷爷奶奶强调父母存在的重要性。为了让老人相信,更让父母信服,不要给人以“套路”、“营销感”,就需要给出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并且从孩子角度出发。
比如,英语机构发出邀约时,可以从老人不了解英语入手,强调父母到场对孩子体验课程、对课程规划、对孩子未来学习等多方面重要性。并且可以举例校区孩子都是家长一起陪同,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学习效果。 如果老人说家长没有空闲,我们可以建议换个时间,坚持需要父母到场。
三、前端流量控制
其次,对内工作也需要完善相应规则。
可以对市场销售人员采单工作进行针对性设置,保证前端更精准获取流量。 这里,提供两种参考思路。
1.直接扣除工资
如果采单全是爷爷奶奶的联系方式,会根据一定比例,扣除业务提成中的工资;
2.区别奖励
直接将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采单的奖励金额进行区分。比如,老人的单是2块钱一张,父母是4块钱一张。 通过内部工作设置,让前端人员能够更针对、更有意识的去获取父母的流量。
当然,在调整工作时,也要解释老人采单难度远低于家长,强调决策人不在场对后续转化造成的困难等,让销售市场人员认识到采老人单对机构、对自身的弊端。 通过销售路线、邀约话术、前端流量控制3方面去逐渐解决家长与机构没有接触,难以推进销售的局面。
除了活动接触不到家长,还有老师反映父母不关心孩子教育问题,很难劝说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 这个问题,极大可能仍然是因为流量抓取不够精确导致。 我们应该做好本地调研,了解在当地哪些地区、什么特征家长才是重视教育的家长。
从而推算出家长的日常活动轨迹、活动场所。 举个例子,如果你采单采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你就会发现家长不够关心孩子,对缺乏孩子教育规划。因为他们工作繁忙,整日在外务工,并没有太多闲暇时间顾及孩子。 但是经常出现在高端场所等地方的家长,可能就非常重视教育,并且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 明明是同样的销售动作,面对不同的家长群体,最终就会产生不同效果。
这也就是深学邦一直强调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盲目采用和自身品牌、机构宣传完全不匹配的方式进行销售,转化工作是难以推进的。 所以,在进行销售前,更重要的是理清自己产品定位,勾勒出更细致的用户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