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傅聪的争论,真该消停了
傅聪先生因感染新馆病毒于2020年12月28日去世。这个消息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的。

一是因为他的名人效应:在国际音乐舞台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获得“钢琴诗人”的美誉。另一个则是1959年离开波兰去英国一事,即大众口中的“叛逃”。 傅聪自幼习练钢琴并取得瞩目成就,被国家公派留学波兰。 无奈生不逢时,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面对浩劫,国家已是千疮百孔,更何况是人微言轻的小人物了。不仅他父母,就是傅聪本人也一样受到波及。留学生归国期间就曾经受到重点批判。可以设想,一边是挚爱的音乐,一边是面对父子反目互相揭发,还有可能就此中断音乐。为了能继续从事艺术艰难而无奈的选择去英国,这件事在当时也引起轩然大波。傅聪先生也为这件事背负了多年的苦难压力。 在文革结束后,作为国家和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行拨乱反正纠正错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小人物们,做错事的非常多,也都平静的接受这些,再难受在锥心,也是该忘记的忘记,该放下的放下。 针对傅聪,从国家和官方层面,周总理、陈毅、以及胡耀邦都曾经做过指示和批示:祖国的大门任何时候都对傅聪敞开,只要愿意回来,欢迎。 直到1979年4月在上海举行傅雷夫妇骨灰安葬仪式,傅聪才再次只身踏入这片国土。至此,他已经独自在异国他乡漂泊了20多年。 针对网上争论,我的看法是: 首先,面对十年浩劫的动乱局面,小人物们无法撼动也无法自保; 其次,傅聪先生对选择去国曾多次表示:对于我的走,我永远是内疚的。 第三,傅聪先生是不可多得艺术家,举得世界瞩目的艺术成就。瑕不掩瑜,我们更应该看到他熠熠生辉的成就。 第四,无论作为国家还是个人,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既然可以宽容一个国家的过失、宽容很多小人物的过失,就更应该宽容一个老艺术家。人性之美就在善良宽容、大度包容。 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多亏周恩来和陈毅的关照,傅雷得以与傅聪保持通信。天各一方的父子,视政治劫难为无物,心地纯净地探讨音乐艺术文化、祖国和人生,这才诞生了名篇巨著《傅雷家书》。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抽时间静心研读。这本书虽为家书,但更多的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探讨,是对人格的解读,字里行间都能体味到那种高贵的人格魅力。 摘抄名言警句做结尾: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