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活着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换了一份新的工作。而今年我仍旧选择了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一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用来改变恰到好处。 前几日,看见我最喜欢的一个摄影师发了条朋友圈。她拍了一条短视频,让大家评论2020年自己最开心或最难过的事情是什么。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大概就是去了西藏吧。认识这位摄影师,是在2014年冬天。无意之中看到了她写的一篇去西藏的游记。那可真是一束光啊。后来一直关注她,知道了她原本是一名律师。从名校毕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热爱摄影,选择了辞职,做了一名职业摄影师。这些年里,她一个人走遍了世界各地,背着几十公斤的摄影器材去旅行、去拍摄。有多美丽的照片,那背后的不易便有多不为人知吧。 大一开学第一堂课上,我清清楚楚记得一位老师给我们讲了系里一个学姐在暑假里一个人骑行去西藏的故事。这个学姐是泸州人,她是从泸州出发去西藏的。羡慕归羡慕,可我吃不了那样的苦。几次计划去西藏都因一些原因而搁置了。或许老天想告诉我,不必计划。所以我和路姐说去就去了。 当我坐在纳木错湖边的石头上,看着海鸟在澄蓝澄蓝的湖上翻飞,远处雪山环绕。我全然忘记了在车上吐得快要虚脱的疲惫。我真真切切的到了西藏,又不止是西藏。 回程时,坐我旁边的人是骑行去西藏的。他同我分享他一路上看到的风景,讲述他这一路上的经历。他从成都骑行出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拉萨。前一天才到拉萨,结果今天就坐飞机回成都了。他说因为在路上耽误了几天,本来打算在拉萨待几天的,结果时间不够了。我和路姐去西藏,加上来回的时间,一共也只有4天而已。西藏到底有什么魔力呢?想起一个佛教的小故事。法师问弟子是幡动还是风动,有的弟子说是幡动,有的弟子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或许西藏只是个载体。 读大学时,和同学骑自行车去万达。总是前面两个人,后面一个人,我在中间骑。遇到很多车时,我就干脆停下来推着自行车走。我太害怕了。其实那条路很安全,路上也没有多少汽车。 在科协上班后,我开始骑自行车去单位。5公里的路程大概需要半小时,会穿过两个非常拥堵的市场。一开始也害怕,骑得很慢很慢。所有的害怕摔几跤就没事儿了。有段时间膝盖老是青一块紫一块的,可骑自行车飞奔向前的感觉真的让人很快乐呀。我发现回家的路并不止一条,人生路也是这样的吧。不管选择哪条路总之都会错过也会有得到。 这一年里我考了不少的试,不过平均下来也就每个月一次吧。有一次去雅安考试,我没办法提前去领准考证,周折了好大一圈,最后麻烦了通知我领准考证的人帮我拿的。他说:“有机会可以试试。”我回道:“尽人事听天命吧。”这样的经历挺奇妙的。考试成绩同这段经历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每次出去考试都像是一场与自己的旅行。我并不觉得奔波劳苦,反而觉得有一丝浪漫,又或许是我苦中作乐。曾经老是梦见自己忘记带钥匙,现在我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了。出门也不必提前很久准备物品,更不用写备忘录了。只是随心随性而已。 长久以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往哪去。我毕业快三年了,做了两份工作。总是有人推着我向前走,我不知道前面是哪里,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在往前。于是,我辞职了。没有英雄主义,没有意气用事。这一年里我没有买过衣服,也没有买过非必需品。我存够了够用一年的钱。有时我甚至在想,我现在欲望极少,可以不怎么花钱,那辛辛苦苦的存很多钱有什么用呢?是呀,我是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了。 辞职前,我很焦虑,我怕自己一个人会时常情绪崩溃,我怕我浪费时间,我怕和社会脱节……其实焦虑的事情90%以上都不会发生。我每天七点起床看书,一天大概能学习八九个小时,做的试卷错题依旧很多,但情绪可以足够稳定,并且希望自己可以更努力一点,学习是能使我快乐的。看见一句话:“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他们却都改变了你。”在努力的过程中变得自律、专注,内心世界变得更强大是更大的成功吧。 为何我如此执着于“考公”?有一个成语叫“安身立命”,意思是: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很难不热爱她。 我的书桌上除开备考的书外,还有几本看了一半没看完的“闲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读完。这一年我读过的“闲书”是五年来读得最少的了。思维确实退化了,不过我本就是庸人一个。道长说:“读书到最后是为了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是呀,读书也是为了更好生活。有一本没读完的书«幸福了吗?»正好对着我,我总会不经意间看到。我想现在我是幸福的。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考试失败垂头丧气互相安慰联合会”。小组里面有考公的,有考研的,有考驾照的……人生有太多的考试了。失败意味着什么呢?成功又意味着什么?电影«百元之恋»里的女主拼尽全力依旧输了,可那又怎样呢?她仍旧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人生并不是可以因为几次考试就可以完满的。即使次次都输掉,也没有关系的,人至死都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有时半下午出门逛超市买菜。这个时间段,路上能遇到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时常看见两个中风的人,一瘸一拐的在路边行走。老大爷们围在一张小桌子边打牌。还有一个手有残疾的老公公非常敬业的在一家羊肉汤馆门前摆地摊算命……人呀,活着就很了不起了。我总是会穿过北门市场,在簇拥的人群中径直向前。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气腾腾,生活多么美好。 一个独立的人也应当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人,不必依附他人的人。我没有想过自己什么时候会开始每天给自己做饭。最开始炒菜时,我总是“嘭”的一下,把所有菜倒进锅里,生怕油溅到自己身上,结果油溅得更厉害。后来我发现轻轻的倒进去反而油不会溅得那么厉害。原来炒菜里面也有哲学。你越是害怕他,他越会恼你。 八月,陪同领导去包联社区。坐的是一辆20人左右座位的车。同车的还有很多其他单位的领导。在车上我听见大家讨论了一个话题,是关于小区物业方面的。是的,我们都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都希望她变得更好。 十二月的一天晚上,我从外面回家。路过小区内一条应急车道通道,又正好看见一个人把他的车停在了应急车道上。我停了下来,等着他把车停好,然后我问道:“这不是应急车道吗?你为什么把车停在这里?”是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它骂了我,问关我什么事,还说我挡着你了吗?我说:“当然挡着我了,这是应急车道,不是给你停车用的。而且这是我出了公摊面积的,肯定关我的事啊。”天挺黑的,我不敢考量人性。说完我就走了,留下它继续谩骂。或许也是因为我懦弱。 于是回家在微信群向网格员反映 了占用应急车道的事情。那天又正好看到官方平台发布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想起了郝劲松,那个因为5毛钱入厕费,而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告上法院的人。我也只是想做一名合格的公民罢了。我们微小的行动终究会汇聚成河成海吧。 知道郝劲松,是从柴静的«看见»里了解到的。书中还有一句话记忆深刻“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所以,我们不安的活着吧。 又翻看了好多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英文:“I'm sailing , cross the sea.”(我在航行,跨越海洋。)我们彼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