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们内心的冲突》--外化作用
外化作用意指将内心活动感知为发生在自身之外,并且认为是这些外在因素导致了自己的困难。与理想化形象一样,外化作用也是为了回避真实的自我。 一个人可以在他的理想化形象中逃避他的基本冲突,但当现实自我和理想化形象之间的差距太大,其中的紧张让他无法承受时,他就再也无法自行找到缓解办法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彻底逃离自我,把一切都看作好像发生在自身之外 。
外化作用是一种比投射更复杂的现象,患者不仅将自己的过错看作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且或多或少将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当成别人的。一个有外化倾向的人,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绝望,但对别人的绝望深有体会,他意识不到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他感到别人在对他生气,而实际上是他自己在生自己的气,或者他意识到他对别人的愤怒,而实际上这个愤怒是针对他自己的。他将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咎于外部因素,他的失败被视作命中注定,他的成功全靠运气,心情好是因为天气好。当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的好坏皆由他人决定时,他会专注于改变他们,改造他们,惩罚他们,保护自己免受他们的干扰。外化作用的另一个必然产物是患者感到一种折磨人的空虚和肤浅,但是这种感受又一次被放错了位置,他没有感觉到情绪的空虚,而是觉得自己的胃空空的。
外化的反应可以表现为对自我的蔑视、对自己的愤怒以及被胁迫的感觉。
I. 自我蔑视的外化。可能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鄙视别人,二是感觉别人鄙视自己。更倾向于哪一种,因人而异。 当一个人鄙视自己时,在无意识中对自己的所有绝望开始浮出水面。他不仅会开始鄙视自己真实的弱点,还会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是可鄙的。他的优良品质也会被接进无价值感的深渊。只有消除了患者的绝望感,让他不再牢牢抓紧理想化形象时,治疗师才能够处理患者的自卑,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面对现实,认识到他的无价值感并不是事实,而是自己苛刻的标准产生的主观感觉。通过采取更宽容的态度,他会看到情况并非不能改变,他强烈反对的物质并非真的可鄙,而是他最终能够克服的困难。
II. 对自己的愤怒。 当他面对相互冲突的内心驱力,并意识到无法实现相互矛盾的目标时,这种愤怒就会达到顶点。这就是为什么突然意识到冲突可能会使他陷入恐慌的原因。对自己的愤怒主要以三咱方式进行外化。1、变成对别人的攻击,要么表现为广泛的易怒,要么表现为对别人所犯具体错误的愤怒,而这一错误正是他深恶痛绝的。 2、表现为患者有意无意地不断担心或预期他的缺点会激怒别人,这些缺点是他自己无法容忍的。患者非常确信他的某些行为会招致敌意,如果没有遇到敌意,他反而会很困惑。3、第三种方式是专注于身体的不适。可能会表现为肠道疾病、头痛和疲劳等。只要有意识地感受愤怒本身,所有这些症状会以闪电般的速度消失,这一点很难说明问题。 他们很乐意证明自己在心理上没有问题,只是身体不舒服而已。
III. 内在胁迫感。一种内在压力感,内心里获得不了任何的内在自由 。如在孤僻型人格中,患者对独立的强迫性坚持,必须让他对任何外界压力都十分敏感。由于他并不了解“真正的”自己,也就无法选择应该接受或拒绝什么,尽管分析师谨慎地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患者,但这样做并没带来什么不同, 患者不知道自己是受内在胁迫影响才表现出特定的症状,所以他只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反抗所有想要改变他的企图。 更复杂的是,在顺从型人格中, 他会急于达成分析师或任何人对他的期望,或者他以为的别人对他的期望,他可能看起来很乐于服从甚至容易受骗,但与此同时他又会对这种“胁迫”暗藏怨恨。其结果可能是,他最终会认为每个人都在支配他,并因此怨恨所有人。 那么一个人把内在胁迫外外的潜在动机是什么呢?只要他相信这种胁迫来自外部,他就可以反抗它,就能够避免它,并维持一种自由的幻觉。更重要的是,承认内在胁迫意味着承认他不是那个理想化形象,还要承担由些带来的所有后果。
许多患者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问题,就立即跳回到童年寻找原因。他们会说,他们对胁迫很敏感,是因为有一位强势的母亲,他们有报复,是因为早年受过伤害。 诚然,理解童年经历对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谬误之处在于,患者无心关注那些童年时期在他内心形成的冲突性力量,正是这些力量在他身上起作用,导致了他现在的困境 。例如,他只把自己的玩世不恭与其早年经历联系在一起,就忽略了他当前对这种态度的需要,这一需要源于他被分歧的理想所撕扯,不得不抛弃所有价值观来解决这一冲突。 他喋喋不休谈论童年正是对自我的一种逃避,这样让他仍能维持一种渴望自我审查的的幻觉。 患者对童年经历的片面强调是其外化倾向的确切表现,每当遇到这种态度,这个患者就是完全疏远了自我,而且他还继续被驱使着远离自己。他对自己的问题充其量只是感兴趣,但是只要他在精神上没有存在感,就不可能把他所获得的任何领悟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他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引起的变化微乎其微。
外化作用在本质上是一个主动的自我消灭的过程,它行这有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与自我的疏远。随着自我被消灭,内心冲突自然也从意识中被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