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二〇二〇
一月在休假中开启。
大家休的是元旦假,我休的是辞职假。
请辞前的想法,就是什么也不做,脑子完全放空,
每天像流浪汉一样享受日光和月光,享受时间的流逝。
多少也算实现了吧。
一月有特别多的事值得说:
七日,开始看《想见你》剧集,被雨萱、子维、俊杰、韵如和诠胜的故事迷得失魂落魄,神魂颠倒;

十三日,报了驾校,开始等待遥遥无期的开课;

十八日,租了一个很温馨的小房子,接爸妈来上海一起过年;
来接我们的司机是个湖北人,爸爸和他聊起近期的流感;
那是我第一次对流感有印象,当时觉得离我特别远,无关紧要;

陪伴家人的时光,我又短暂做回了孩子;



给朋友看我们一家人的合照,朋友异口同声都在批评我们没戴口罩。
当时人心惶惶,我和内蒙朋友给时局合卜了一个“节卦”,
(当时心里想的是我来自南方,朋友来自北方,一人出一爻,凑成上水下泽)
看完卦辞,我心里对瘟疫大概有数了;

廿八日,不安的爸妈提前结束春节上海行程,返回云南;
送走他们之后,我去逛了超市,发现牛奶架都空了;

卅一日,本着断捨离的思路,把看完的书卖了。

一月过得着急忙慌,
刚开始休息的几天,挺不习惯,
白天去买菜的路上会经过公园,看到周围不是老年人就是带娃的年轻人,
就我一个失业游民,觉得有点难为情。
在寒风中迎来有廿九天的二月。
二日,出门散步,
拍了合照发到基友群里,气得两个朋友退群。
理由是我们不该在这时候出门。
其实那会路上没啥人,我们到江边吹江风透气散心来着。
在家憋着心情太差了。


六日,摸索着做了新疆抓饭,水放多了,有点粘。
之后又做了好几次,开始了新厨艺解锁之旅。

十一日,NASA称因地球重力角度,当天是唯一能让扫把倒立的日子,
于是我们让姆明倒立了起来;

十七日,集中断捨离,翻箱倒柜,整理出一堆要扔的东西,拍照留念;

廿日,把厨房灶台打扫干净,
换上了新的灶具;


廿二日,买了全套的化妆品,准备画着玩玩;
凭什么别人上镜都那么好看,我也想试试;

廿七日,在家煮火锅🍲吃;


二月继续悠闲的日子,不想工作的事;
学车也一直没消息,就让时间继续流走吧。
管它呢。
三月渐暖,不上班的日子,最享受的事就是能像猪一样在家窝着。

三日,开始入门香道;
看着香柱顶端的火红燃点在半小时里无声下移,
伴随着似远似近的幽然香氛,心里觉得安稳,恬适;三日,开始入门香道;
看着香柱顶端的火红燃点在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无声下移,
伴随着似远似近的幽然香氛,心里觉得安稳,恬适;

八日,做了香椿炒蛋,看着一般,吃起来还挺香;

不能去理发店的国哥,💇♂️头发被我剃缺了一块;

九日,国哥做了拿手的鱼。

十二日,煮了很一般的泡面,煎了很一般的蛋,
用于新盘子摆拍;

十三日,看了《李尸王朝》第二季;

十四日,执行严格防疫的我们,第一次出门吃饭;
去的当然是我们最爱的居酒屋,平成屋。

十六日,第一次体会到用起泡网打泡之后洗脸的幸福感,
惊觉以前自己根本不懂洗脸;

十七日,买了盛米的五公斤盒,煮米更快乐了;

吃国哥做的饭是我每天最开心的事!

十八日,我对房东说:
“这两把椅子,你要的话拿走,不要的话我帮你扔了”。
临别留念;

十九日,把这个看着漂亮,
但实际用起来老漏水的文旦壶也卖了;

廿日,每天闲在家的我,午饭都会认真做一下,
最拿手也最爱吃的是面条🍜;

廿一日,给家里拍照之后,觉得需要收拾的东西还很多;

整理储藏室发现至少十年没动过的物件;
正巧它的主人近期在上海,请他来喝茶,顺便物归原主;

廿三日,再一次被自己煮的面条感动哭了😹;

廿四日,想给自己颁个🥇煮面小当家的称号;

廿六日,微雨🌧️,虹口足球场的樱花发了;

廿八日,调整投影区域,清空投影墙面,刷墙;

整理过度,手欠把投影的光学镜头用抹布擦拭了,
它糊了,只得送厂返修;

廿九日,托京东夜订朝至的福,挑了个新投影来借用一周;
坚果牌,4k解析度,颗粒相当细,
看到了Apple TV的动态屏保上我以前从来没看到的细节;
不过遥控器设计得太醜了。

三月就这么溜走了。
我也继续悠闲地生活着。
我在等一个生活给我的暗示信号,启发我接下来的谋生手段如何选择;
在收到暗号之前,暂且这么混着吧。
四月是国哥上班的最后一个月,五月他也要来陪我一起休息了;
四月也是我可以开始学车的月份,所以先学车吧,工作的事继续不管它。
三日,房间整理初见成效,但东西还是不够少;
主要把衣柜归置了,
因为看到断捨离书里教的“衣服要整理成一目了然、每一件都取用方便的状态”,
所以买来透明盒子把衣服立起来放,
同时把买回来几乎没穿过的衣服送走,
存储空间减少了,想用哪件也能立刻找到取出。



四日,最后一天试用坚果;
因为是坐地上看的,所以画面底边和座垫等高,
这样看的话视线是水平的,不用仰头,比较舒服;

少红老师的红楼梦依然是我的最爱,不论看哪集都极度舒适;

五日,家里迎来了新临时朋友:(阿雅参股的)大眼橙;
选的1080p版本,能看出颗粒的确增大了,但比我的720p还是细致一些;
有不好的地方,
播放外接HDMI信号的时候,
画面四周有切掉,调整不了,
咨询了店家,说确实是一个暂无法解决的问题;


六日,天光正好,去嘉定找好朋友们放风筝🪁去;


七日,在家里放了十多年的扇子也卖了吧,拍个卖家秀;

八日,买了云南的康乃馨,花团锦簇,赏心悦目;

九日,继续卖书;

国哥睡着了,我悄悄把他拍下来;

十二日,周末骑车去朋友家玩switch;



十三日,终于可以开始练车了;
嘉定马陆驾校的花开得正好;

十四日,继续练车,练完来嘉定的朋友家喝茶撸狗;

十五日,买到了浅卡其色马甲单品;


今天换国哥煮面,手艺依旧了得;

十九日,喝到了国哥做的大酱汤;

往墙上贴了新的穿衣镜;

第一次喝到梅见酒,酸甜爽口;

廿日,今天的晚饭和以前的长得差不多,好味依旧;

我似乎渐渐迷上了喝酒;

廿二日,有好吃的樱桃🍒;

国哥从同事那里借来switch,开始玩马力欧;

今晚我煮的麪,
我学会了放一些芫荽和葱段,这样看起来更像那么回事了;
但这照片不是很好,
为了照顾到右上角的茶壶,右边显得很空啊,不平衡了;

廿四日,晴天下虹口足球场乖巧安静的角落;

廿五日,上午重温哈利波特;

中午和楼下的猫猫打招呼;

廿七日,这一两年来很爱看恋爱真人秀,
这期《我家那闺女》里提到的“刀拍前男友”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终于迎来了国哥开始正式休息的五月。
在我不练车的日子里,我们就可以出门走走了。
二日,在家里已经可以只穿短袖短裤🩳了;



下午看了耐飞新剧《好莱坞》,
把娱乐圈的业态以浓缩的方式演绎得相当精彩;

三日,和国哥一起去姑姑家吃饭;


四日,暑气渐涨,
总觉得屁股直接坐在垫子上,垫子潮潮的,
于是买了蒲团,多少能干爽一点;

今季的《我是唱作人》我没看完,
最中意的人是隔壁老樊;
去年的一季看完了,
然后听了一年的梁博(最喜欢《表态》这首歌);

六日,科目二模拟,
教练接我去驾校的路上,蔷薇花开得正好;

七日,穿得整整齐齐去考科目二,
结果那马夹后面有个小扣子,靠在椅背上很不舒服;
第一个项目是倒车入库,我第一把直接把库给开过了,
考官让我把后面的考完再来考倒库,
然后我在坡道停车压线了;
第二把上来就在倒库的时候压底线了😄;

八日,收拾包袱,我们上苏州~


九日,不吃麪的话白来苏州~

出去玩的时候,
不论在哪遇到无印,都会去逛,像回家一样;
国哥在镜前的裙装拍照,竟然为后面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晚上去吃了烧烤,

十三日,科目二的考试还要等些时日,
不能闲着,先把科目三练上;

十六日,来南京大牌档吃饭,
难得有国哥拍我的照片;

十七日,背不舒服,
朋友介绍了一个能缓解的瑜伽动作;

十八日,拍了很喜欢的横条短裤单品,
担心容易撞衫,放弃了没买;

晚饭和国哥来吃一绪仁放题和牛寿喜烧,
它是上海的同类餐馆中我们的最爱;

廿一日,给进门装上了门神布帘,
天越来越热,喜欢开门通风,
但也要阻挡邻居的直视目光;

廿二日,到了晚上又二人对饮;

廿四日,来姑姑家品尝妹妹的好手艺;
这几个月,诞生了不少新晋厨神吧~


廿六日,我们在家习惯早吃晚饭,
五点不到就吃上了;

廿八日,虽然还不是很热,
但我们在家不太需要穿衣服了;

卅日,坐火车去徐州拜访国哥的大学同学;

云龙湖畔逛逛,天阴阴的,甚至有点冷;

路过了国哥同学任教的矿大;

徐州特色晚餐,还挺辣的,而且竟然有狗肉!!!

卅一日,狮子山看小型兵马俑;

云龙湖北岸走一圈;

晚餐吃了当地特色烧烤;见了两个计算机基友群里的小伙伴;

愉快地过完渐热的五月,我们匆忙揭开了六月的序幕。
一日,我们从徐州到了河南商丘;
那是北宋东西南北四京中的南京应天府;

古城里有新修的商铺,但都空着,也几乎没有遊人来往;

到河南必须吃麪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凉麪;

二日,喝完胡辣汤我们上博物馆去;


简单逛完南京之后,我们直奔东京开封府;

工作日傍晚的夜市让我们很兴奋,
以前难得见到这样的景象;

在开封府前的包公湖看到了落日;

修缮中的大相国寺门口,没人卖炙猪肉;

鼓楼广场全是夜市,我们也没坐下吃点;

樊楼也早早上了门闩;

到东京的第一晚,不甘心就这样回房间休息,
于是骑车去丁角街吃夜市,激动到模糊;


回房间路过御河边的灯景,温婉,不张扬;

三日一早,我们出发,梦回东京;

成年后第一次穿上了裙子👗~
那是一种叫做“襦裙”的服装,当时的人们,男女都会穿着;



正午阳光下,体感温度不下四十,
但穿着裙子竟然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凉快!
以后夏天也想再穿裙子!

逛累了到室内休息,也有得玩;




置身古代市集的感觉很妙,要是真的就好了;


四日,早起找食吃去;
电单车骑起来很快乐;


孙记烧饼夹肉尝尝香不香;

来龙亭公园,看到了我最喜欢的盘槐;


再多看东京一眼,下午就撤了;


西京河南府(洛阳)我们来啦~

来夜市找东西吃;

听隔壁桌吃完结账,数目都挺小,还都有零有整的;

五日,晴;
今年跟着于晓非老师学了金刚经的我,
不来看看石窟大佛怎么行~

少林寺主殿还在防疫,没开,

逛累了晚上来胡吃海喝;

六日一早,喝完羊肉汤,我们就坐上了开往合肥的车;

好友带我们去艺术区玩,招待我们吃当地菜;



七日,到巢湖边逛逛,打道回府;

十八日,我终于拿到了驾照;
这时国哥也回黑龙江去了,我立刻订好了回云南的行程;

廿二日,自己一个人就吃很简单;

看像小甜点🍮一样的韩剧;

廿三日,恋爱节目也是日常主食;

廿四日,整理旧照片,看到了国哥小时候;

廿五日,越发喜欢绍刚老师了;

《东京爱情故事2020》,看了几集就没再看下去;

廿六日,陪深圳来的朋友玩了一天,友谊加深了!

廿七日,回到了云南爸妈家;
衣服包一打开,几乎不曾捏出水来;

晚上八点廿四分时,太阳刚要落山;

廿九日,在爸妈的陪同下,上了国道山路;
云南的山路是出了名的,学车那会就听别的学员讨论,
说云南学车最难,因为大路考要开盘山路;
没想到我刚学完就切切实实、心惊胆颤地体验到了;

八十八岁的外婆和八十六岁的外公,还喜欢打麻将;

陪外公喝一杯,
听外婆说她年轻时候的故事,
她一边说,我一边想:“听一次是一次了😭”;

这是从我记事起,外婆一家人就一直住着的地方,挺难得的;


吃完晚饭陪外公到村头走走,消消食;



卅日,外公带我们遛圈;
看到仙人掌,外公去摘嫩果,结果被很多绒毛小刺扎到了手;

外公觉得这篷三角梅好看,我给他们合个影;

姨妈和弟弟来一起吃了晚饭,
走之后大家合了影,可惜不能多陪陪外祖父母;
每次回家都有遗憾;

没上班的我,就这样过完了行程满满的上半年。
七月也继续马不停蹄的行程;
一日,来三爷家吃午饭,得知了堂哥即将要当爹的好消息;
国哥总觉得我们村子里的饭来简单,
但我其实每吃一口,心里都是满满的幸福和安稳;
那就是家的味道吧;

晚饭后来看看我爸三兄弟的老宅,
自从祖父母走后,就一直空着没人住了;

二日,来姑姑家吃饭;
雨中的山村,和我小时候印象里的感觉很不同;
因为这次是站在姑姑家三层新房的楼顶看的;
小时候曾经一度对菌子没兴趣的我,
是在一次和姑姑家的表姐妹们进山找菌回来大吃特吃,
伴随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之后,
才深深爱上了这个上天赐给山林大地的礼物。

远处能看到昆楚高速复线;

三日,来姨妈家吃到了见手青;

四日,来表姐的餐馆蹭饭;

再一次吃到了见手青!!!

五日,国哥来看我了;
带他去见了我学长,学长带我们看房去~

六日,晚上八点廿五的晚霞;

去姨妈家喝茶,
表弟的狗闺女静如老爷,动若大虫;


七日,国哥和妈妈在家包了饺子,好吃~

晚上我俩骑电单车出门逛,
和爸妈在一起很难吃到外面餐馆的食物,
所以晚上我们悄悄来开小灶,
罗非鱼是云南烧烤摊的特色;


八日,给爸爸新买的投影装好了,
虽然是他心仪的激光投影,但实际上白天亮度还是有限;
所以买投影不需要一味追求高亮度,
只要尽量在晚上或拉窗帘的时候观看就好;
不能贪心、什么都想要;

晚上我们继续下楼偷吃;

十日,一家四口,到家附近的(紫溪山)森林公园玩;
妈妈告诉我们这是可以吃的菌;


在山上吃了一桌叫不上名的野菜;

回来路上继续是我开车,
但我有点累,眯了三两下;
和国哥说完,他批评教育我了;
晚上溜出来吃了过桥米线;


去了小学所在的区域,都推平了;
曾经会为城市变迁而难过和慨叹,
但现在明白了,一个时代就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样貌;
我们所在的那个年代,环境是我们当时觉得合理的样子;
那换了一拨人,或者说当年的人成长了、更替了,
新时代来临,社会就理所当然要前进到新一代的社会形态;
因此悲伤和感慨大可不必;

十一日,头一天因为故意没参加爸爸安排的饭局,
惹他不高兴了,他的话越说越重,
我和国哥只得提前结束在家的行程,直奔丽江;
在车站和妈妈告别之后,我赶紧转过头,
眼泪像山洪一样暴发😭;
要想让一家人长久的和平相处好难,压力太大了;
虽然是云南人,但云南很多地方我没去过,更不了解;
第一次来丽江,以前对丽江一点不抱期待,
是国哥很想来所以陪他来的,没想到印象超级好!!!


视线不论落到哪里,都是景!
连路边的狗狗都可爱迷人~



十二日,闲逛,饮茶;


问泡茶的小姐姐要来了一家回族馆子的推荐,走不远去吃了,
清真红烧肉是我一直以来很喜欢,但十来年没吃了的味道;

吃完饭快乐地捏了脚;

然后继续逛古镇;


丽江的繁华与热闹,
让我产生了同时置身于北宋东京和日本东都的恍惚感;
人们在这里似乎没有烦恼,只有无休止的快乐;
走到哪里都是欢歌和笑语,以及长年累月流淌的、不紧不慢的清澈渠水;
一〇年的上海世博园里,我曾经有过那样的感觉;
它仿佛完全脱离现实世界,一切都是友善而亲切的;





篮球场上也是一派祥和;


十三日,去了浓雾中的玉龙雪山;

我们都是第一次上雪山,途中不停吸氧;


乘缆车🚠下山完全另外一番景象,
我当时就以为可能到了一定高度必然是这样的吧,
直到后来我看了别人明天去玉龙雪山的照片,
才知道原来山顶也有碧空万里的时候;

下山来看表演哭了好几次;

下午回束河的路上,远远看见了丽江城;

在入住的地方看到了屋脊上的特殊物件;
后来才知道那叫“瓦当猫”;


还意外地同时拍到了真实的猫猫和瓦当猫;

十四日,继续逛,
束河的渠水更为清澈见底;



十五日,因为喜欢束河所以决定续住;

清渠是束河一大景;


新奇的傣式午饭,
但我拒绝手抓,硬是问店家要来了筷子🥢;

十六日,奔香格里拉去,
路上经过长江上游,又名金沙江;
远处是修建中的,通往香格里拉的高速路;

先去看了虎跳峡,它还有个哈巴王子的传说故事;


自然太伟大了,
人类为求自保,
最好束手束脚,
否则不缺好果子吃;


那几天正好长江中段发大水,看这上游,可见一斑;

继续向香格里拉前进,
路上经过哈巴雪山观影台,下车休息;

到了香格里拉之后,直接去了普达措国家公园;

晚上在藏民家我喝多了;

在缺氧的情况下醉酒可不是好事啊;

十七日,来纳帕海依拉草原骑马,
帮我牵马的藏族小哥哥给我指了他家的房子,在远处的山坡上;
藏族建房子很讲究,一家人的房子建好,要花一到三百万不等;
(相比而言,我姑姑家三层楼建完,连装修也只花了六十万)
十七岁的小哥哥,对家人建房似乎不大理解,觉得钱不该这么花掉;


返程的路上又去了藏民家吃饭;






十八日,我们再次上路,
从丽江出发前往泸沽湖,
一路上大山大河,
美得我全程目瞪口呆;

泸沽湖更是,
本来我没兴趣的,没想到来了之后,
变成整个云南行程最大的亮点;

推荐所有情侣💑来玩~



当天的晚饭又是手抓,我照样拿起了筷子;

十九日,继续遊湖;


廿日,回丽江吃到了最正宗的云南米线,好吃到哭;

继续在古城里流连忘返;

晚餐来有模有样地吃一下,
来庆祝两个傻小子续写第十六年的新篇;

廿二日,起大早买好松茸,直奔成都;
住到了城南两个好基友家里;


廿三日,参观成都规划馆;

廿四日,兴隆湖走走;

廿五日,钵钵鸡、丹景台;


廿七日,都江堰;

廿八日,青城山;

廿九日,告别好友,转战重庆;

卅日,出门那么多天,
虽然一直在玩,但其实挺累的,有点玩不动了;

卅一日,重庆再待一夜;

整个七月,度过了我们有史以来玩得最疯、最开心的一个月;
在此之前,从来没觉得会离开上海的我们,决定搬到成都;
一方面,云南四川太多风景,食物也棒,离我家也近;
以后住成都,这些都是现成的了;
另一方面,成都落户容易,在籍状态下,社保满一年就能买房;
这是我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事;
于是回到上海我们就打定主意搬家;
八月,告别上海;
五日,晚饭后,在家附近的小道上散步消食;

九日,再吃一碗我爱的咸豆浆;

再一次泛舟鲁迅公园;

十三日,作最后的搬家整理准备;


十五日,断捨离;


再吃一口不舍的黄山菜饭;

十六日,再看一眼虹口足球场;

十八日,在像老朋友一样东体育会路上再走一走;

交了房,和住了十年五个月十八天的小家合影作别;

十九日,上午到的成都,
到基友家行李放好,直接就来看房了;
看第二个房子时,觉得窗景不错;

肚子饿了,买了小区门口的钵钵鸡,
趁中介拿钥匙的空,坐在路边吃,好味;


廿日,去办了入户申请;

廿二日,学弟带我们来撸基;

廿三日,搬进了一眼就看中的房子;
租金比上海还便宜,
上海住的一室一厨地卫,
成都住的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三阳台;

廿五日,收拾整顿,忙中作乐;

九月,努力适应新生活;
先从食物开始适应;
比如牛排里会默认自带辣椒粉;

粉蒸肉也是默认加辣的;

我没啥感觉的串串,吃了好多回;

牛杂锅是我的心头好;
毕竟我一直假想自己是广东人;

住在上海的时候,小区楼下很冷清,
成都不同,下楼转一圈,全是吃的,不单小店多,小吃摊也多;

第一次吃新疆炒米粉;

不挣钱的人,也要多在家吃才行;
煮来煮去还是麪拿手;
吃完这碗麫,高高兴兴去办妥了落户手续;
从此不再是“居住条件差的外来务工人员”;



以前哪里想得到,我们晒被子能这么方便;

九月后半个月都是自己在家过的,国哥回上海考试去了;
十月要抓紧找工作了哦~
中秋邀约了一帮朋友来家里陪我过;



收到了北京的姐姐寄来的云腿月饼和石榴;

国哥考试回来,三餐品质蹭蹭上了好多个档次;



面试了很喜欢的公司,可惜对方觉得我不合适;

买了很舒服的床垫;

朋友们从深圳、北京来成都找我们玩;


十月穿搭还能有短裤;


进入十一月,必须要长袖长裤了;


小区门口卖土鸡,我们买回来炖了;

看了很喜欢的剧;


阳光好的日子里,边晒太阳边喝茶看书;

学弟把我们遛到公园里,冷风厉害得紧;

买了个浴盆想在家泡澡,
结果试用了一晚就觉得不满意,退了;

小伙伴继续了成都的工作要回上海了,去找他吃饭;

终于等来了阿雅的奇遇节目,很喜欢;

十一月陆续有面试,但都不合适;
十二月也一般般,有点打不起精神来了;
天越来越冷;


一连好多天看不到太阳,甚至还有一整天的雾霾;

聊以安慰的,也就是食物了;







冬天不全是凋敝,
不难发现,生机正在准备中了;

本以为生活饮食方面很快适应成都,工作也能很快跟上,
可惜出师不利;
也难怪,初到一个新地方,除肉眼所见的适应之外,
更深一层次的适应还需要我们努力落实,
工作也好,节奏也好,
也或者不一定是工作,但必须要找到正确的开源方式,
即便不买房,也要实现可持续的生活供给;
渐渐把节奏调整顺了,再快乐地悠哉下去。
永别了,我的间隔年。
最后三天整理相册配字理出来的一篇,很啰嗦;
再不发不要到新年了😄
生活再艰难,我们还是要继续爱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