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在物化中国女性》一
封建了几千年,中国的婚姻制度仍然处于半开化半自由的状态。户口本制度的存在,便决定了婚姻很难绕过家长这一关。而目前为止的这几代中老年家长们,几乎都是苦日子熬出来的。他们自己的婚姻生活真的是苦怕了,也穷怕了,他们切切实实地领悟到了什么叫做‘贫贱夫妻百事哀’。因此,他们属实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重蹈自己窘迫的婚姻生活——那些因为没钱而整日吵架撕毛的‘美好时光’。

同时,在他们内心的最深处,也隐晦的冀望能从女儿的婚姻中获得较好的晚年回报。毕竟,女儿一旦嫁给了家底殷实的人家,婚姻自然会比较丰盛。而大河里淌水小河里满,老两口的晚年生活自然也会更加滋润。而至于女儿的婚姻是不是真爱,便无关紧要了。毕竟,贫穷的真爱可给不了老两口丰盛的晚年生活,恐怕还会让他们倒贴。况且,感情这东西,可是非常善变的,而金钱和物质却是实打实摆在那里的。于是,经过一番暗中的权衡算计,女儿便非常隐晦地成为了他们用来布局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筹码。于是,女儿就这样被自己的父母活生生的物化了。而父母当初对女儿的万般疼爱,却似乎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然,父母对女儿的物化,其实都是人性使然,人性都会不自觉地去谋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谋求婚姻的物质利益最大化,在他们看来,便既有利于女儿的婚姻幸福,也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晚年幸福。

我们当然不能就此对他们进行道德批判,毕竟,曾经穷困的时代大环境,造就了他们根深蒂固的金钱至上的生存型婚姻观。而且,中国的底层人群历来都是异常缺乏安全感的。再加上中国的医疗与养老制度还很不完善,便造成了老人们往往对孩子有着强烈的依附心理。毕竟,他们老了之后,可能要花很多钱去看病,甚至还需要专人长期伺候,这些都是一个穷女婿很难给得了的。而如果是一个有本事的富女婿,便不仅能让他们在与街坊邻居的攀比中倍感荣光,而且还能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受益良多。当然,这些都是家长们不可言说的极为隐秘的心境。

因此,即便这些家长们嘴上说,尊重女儿的选择,只要女儿自己幸福就好。但他们却天然地认为,金钱才是婚姻幸福的绝对保障。钱越多,日子便会越红火,婚姻也便会越美满。因此,对于中国的家长们而言,婚姻就是一把铁算盘。一提到结婚,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利益。便开始暗暗地在内心深处,噼里啪啦地打起了算盘。开始算计对方的社会地位、工作收入、房子车子、家庭状况,等等……算到最末了,才会将女儿的感情幸福当作零头加进去。毕竟,女儿感情幸福只是能让家长们少操点心而已,但女儿婚姻实用却能帮他们解决很多晚年的后顾之忧。比如,嫁给医生的儿子,则老两口看病便会比较方便。嫁给富豪的儿子,则老两口晚年的生活品质便有了绝对保障。而嫁给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的儿子,则老两口的晚年便基本上高枕无忧了。

以上种种,其实都是无法回避的人性与现实。而即便有些父母并不想通过隐晦地物化自己的女儿,来换取丰盛的晚年生活。但是,单单一个‘孝’字,却令天下的绝大多数小棉袄,不得不在谈婚论嫁时,自我物化。
(作者:谁佐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