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云南曾发生过人类现代登山史上第二大的山难
1991年1月3日 云南· 梅里雪山 人类现代登山史上第二大的山难
1991年1月3日。
这里是云南省的最高峰——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
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梅里雪山的腹地聚集,为挑战这座处女峰做最后的冲刺准备。雪在持续地下着。22点刚过,位于海拔5100米的三号营地和基地营开始了这一天当中的最后一次通讯。
三号营地:“现在三号营地的雪很大,视线不良。积雪有1.2米厚。”
基地营:“需要除雪作业。”
三号营地:“我们每隔2~3 小时做一次除雪,如果这个状况持续的话,积雪可能会超过2 米。”
(此时,对讲机出现嗡嗡的杂音。)
基地营:“电池电量不足,请更换对讲机。”
三号营地:“已经更换了电池,现在怎么样?”
基地营:“还是一样。是不是因为大雪导致湿度太高的缘故?”
三号营地:“终止通讯吧,再见。”
基地营:“再见。”
22 :15,通讯终止。
这是和登山队十七位队员的最后一次联络。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中日双方对营地区域雪原进行了多次搜寻,但却令人心碎的一无所获,天气越来越劣,终于,在1月25日,登山队十七人失去联络后的第二十二天,救援行动宣布停止。人类现代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就此成为定局。
登山队员们永远留在了雪山,只留下悲痛的亲人,还有不甘于筹谋多年登山未成的登山部队友们。
而《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的作者小林尚礼,就是其中尤为不甘的一人。

1996年,再登梅里,再度铩羽而归
从小林的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攀登梅里雪山的计划,早至1980年。而经过种种协商沟通,1989年,第一支中日联合登山队已试图登顶,但最终由于恶劣天气无功而返。1990年11月,第二支中日联合登山队开始进行登山准备,及至1991年1月3日因雪崩山难再度失败。在小林尚礼和同伴的奔走下,1996年,第三支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尝试攀登梅里雪山。而这一行动,在队员们初到梅里雪山脚下,就遭遇了当地村民的激烈反对和阻挠。这让小林懊恼不已:“不过就是想爬山而已,为什么要被这么多烦人的事情困扰?!”而这次登山的结果也不如人意。登山队最终在距封顶490米处再次因为恶劣天气终止行动,撤下山来。登山活动中,也完全没有发现任何遇难登山队的痕迹。
离奇的是,在登山队撤走之后,基地营所在地的笑农牧场,遭遇了特大雪崩,使用了一个多月的牧屋被摧毁,众多百年老树折断。继十七位遇难的登山队员之后,再度挑战神山的第三支登山队队员们,与全队遇难的厄运擦肩而过。这个后续,让小林开始真正思索是否有“看不见的力量”这一问题。
梅里雪山,就这样成为小林心中无法翻越的“障碍”。
1998年,遗体发现
当事故已过去七年多的1998年7月,所有人对寻找到遗物和队员们渐渐不抱希望时。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传来了令人激动的消息:有村民在明永冰川附近发现了登山队员的遗体和遗物。中日双方立即组织了搜寻队前往明永村回收遗体遗物。遇难队员家属们也一同前往。
也正是这次遗体搜寻行动,改变了小林尚礼的人生。

长驻明永村,三次梅里雪山转山之旅
在遗体搜寻中,小林第一次与遗体发现地明永冰川下的明永村民进行了直接接触,才意识到了当地人对攀登梅里雪山的排斥和憎恶;作为长驻明永村进行长期遗体遗物搜寻活动的执行人,他借住在村长扎西的家中,怀着忐忑的心与当地人交往。在其后多年,他一步步走过曾被他和队友们漠视的雪原与森林、岩石与深谷,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与信仰。慢慢从无法交流的异邦人,成为了可以一起喝酒转山的亲人。
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在他眼中海拔6740米、充满危险和征服诱惑的高山和广阔山麓,是藏族人眼中的亲人,是伟大的山神,是神圣的“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色的雪峰”)。而那些紧随登山而来的雪崩、牲畜死亡,无一不在昭示着卡瓦格博神秘伟大的力量。“此山不容冒犯!”
他也由此辞去了企业中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然主题的摄影师和探险者,撰写三江源地区的自然文章。
转山之旅,让我得以用更广阔的眼界去观察这片土地。看到了在大山周边生活的人们,也看到了从遥远的地方专程来转山的信徒们,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梅里雪山作为崇高信仰的存在。
神山者,生之源也
从长驻明永村的时刻开始,我就一直在进行神山之旅。在捡拾十七位队友遗骨的同时,
我也一直在捡拾有关神山的未知的碎片。这样的“碎片”,包括了朝霞中或者月色下的卡瓦格博,在四方圣地所见到的神山的不同样貌,还有在山下遇到的人们对我的善意和孩童们的笑颜。在收集“神山碎片”的过程当中,我因神山而受到的伤害,也不断被神山治愈。凝聚起这一切收获,一个久寻未得的答案逐渐变得清晰。“神山者,生之源也。”
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短短数年,现代生活对传统乡村的冲击无远弗届,20世纪70年代末才通电的地方,在2002年已经可以与远在日本的小林手机联系,用电子邮件沟通信息。村长扎西的女儿白玛茨木,也经由与登山队接触的契机,远到日本留学,并在当地结婚生子。这经由一场悲剧带来的幸福未来,不由令人百味杂陈。
正如人类学家郭净在本书序言中所写:“山难带来了绝望,却也带来一个普通人扭转命运的故事。确切地讲,小林尽了人事,但推动这无人之作的天命,还来自那座绒地的山神,他会无情地埋葬登山者的肉体,但最终解救了他们的灵魂。”

未来,希望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是小林尚礼从1991年山难开始一直到2006年该书日文版首次出版这段时间,深入梅里雪山搜寻友人遗骨,深入神山文化和自然环境中逐渐转变的人生故事,平实细腻的文字书写,壮美与秀丽兼收的藏地风光影像,温暖真诚的村民笑脸,记录下山难对每个人的影响。从傲慢的自然征服者,到虔诚的自然守护者,我们看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也看到了自然对生命的滋养。
2020年首次出版的中文版,由作者新增了近十年来的遗体搜寻进展,以及作者、明永村的新变化,并首次公开了回收遗物胶卷所冲洗的珍贵照片。斑驳的影像,仿佛无声讲述着三十年时光的神奇力量,也警示着人们轻视自然的惨痛结局。
这个故事已告一个段落,但梅里雪山的自然之力,仍将为我们带来更多谕示,指引更多迷途的人们。
纪念梅里雪山山难三十周年《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简体中文版首度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