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从阅读中感受世界——我的2020年度读书总结
其实去年就想过要写读书总结,却一直没有动笔,一来是因为我实在太懒了,拖延症已经成了我人生的最大阻碍;再者,我也确实不太擅长文字。这里的不擅长不光是指写作,对于阅读同样如此,作为从小语文倒数的人,最怕的就是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对于我来说,通常只能局限于了解故事情节,而对所谓的作者情感却很难领悟,也正因如此,虽然读了一些书,但若让我对文学或读书这事做一番见解,我是很难做到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写这样一篇总结是有必要的,不光是对这一年阅读经历的总结和记录,若有同好者能在我这篇总结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也算是一桩美事。
扯得有点远了。今年是我第一次制定读书计划,以往读书比较随意,看到什么就读什么。去年年底给今年定了一个大概的主题,想了解一下政治哲学相关的知识,同时列了一个书单,有30本,虚构和非虚构各占一半。今年的实际读书数量是44本,算是超额完成了计划,不过我并不是很满意,毕竟从过年起在家办公了大半年,可是读书的效率却变低了,这是我该反思的地方。
我所选择列举的都是我觉得比较值得一读或有意思的书籍,并没有所谓的排名。
非虚构
罗尔斯的这本《政治哲学史讲义》是我了解政治哲学的入门书。罗尔斯对于霍布斯、洛克、马克思等人的哲学思想的讲解很深入,逻辑也十分清晰,这本书读了快一个月,并且作了很多的笔记,作为了解各位思想家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入门书是很不错的。罗尔斯对原著的细读十分深入,总能在原文中找到各种引人思考的点,因此读完这本书后去读各家的原著,然后再来读这本书,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霍布斯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它的名著《利维坦》也是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名著之一。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霍布斯的哲学观,是比较机械的唯物论,从中可以看到英国哲学家的经验论特点;第二个部分是全书的重点,论国家的产生。霍布斯从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类出发,通过思想实验得出结论:人民不能反抗主权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类陷入残酷的自然状态之中。霍布斯利用这一结论为君主制进行辩护。第三四部分讨论基督教和教会,涉及很多圣经文本,没有太详细的看。
洛克的《政府论》分上下两篇,通常认为下篇比较重要。上篇有些无聊,通篇都在论述一个观点:父权无法推导出统治权的合法性。洛克的论述有点诡辩的味道。下篇是洛克关于自然法和政府的讨论。洛克同样是从自然状态出发,但由于他和霍布斯所处立场的不同,他没有推导出权威不可违抗这样的结论,而是将政府的合法性归于所有公民,这就使他的思想带有自由民主的意味。下篇还讨论财产权、政府的权力划分等问题,这些思想应该作为政治常识而被每一个现代人所了解,所以这本书是十分推荐阅读的。
卢梭关于政府的起源归结于公民与政府所订立的契约,因此政府需要对公民负责,其法律代表公民的利益。卢梭还讨论了政府的几种形式和主权与投票权等问题,对于了解契约论这一政治起源的假设而言,这本书是必读的经典。
洛克讨论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而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则旨在探讨这一合法性的范围有多大。政府权力的边界在哪里;个人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为什么要出版与言论自由,以及尊重人的个性自由,这些问题都是密尔在这本书中讨论的。这个译本的翻译很好,严谨又不晦涩,前言十分值得一读。

《过去与未来之间》汉娜·阿伦特。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在豆瓣上查不到条目。阿伦特的这本书绝对是今年最今年最惊艳我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她写的几篇文章的合集,是阿伦特在二战后的时期对人类处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交替之际所面临的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在这几篇文章中她对政治、艺术、文化、教育等问题都作了精彩而深入的思考,一些观点十分有启发性,不过读这本书需要有比较好的人文知识的积累,有些地方我也没有读太明白,不过即便只看懂部分篇章,也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感叹这些学者们深刻的洞察力和天才的头脑,这本书一定会重读的。
这本书是介绍复杂系统理论的科普书,十分有意思,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将以前学的很多知识串联了起来,并且让我很惊讶的发现大自然原来如此的神奇。作为科普读物简单易懂,思路清晰,读完让我对这门神奇的学科充满好奇,十分推荐各位喜欢科学的朋友读一读这本书。
这是又一本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书。这本书的作者通过分析文艺作品,来回顾人类关于现代性的体验历程。作者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了一些重要作家的作品,对我这种文字白痴来说,这样的解读角度很有启发性。并且本书的文笔非常好,文字优美且流畅,阅读体验很棒。
这本书已经很有名了,几乎是每一个写小说或创作剧本的人都会读的书。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位著名的编剧,他通过此书将如何创作一个好的剧本作了全方面的剖析。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好看的电影的故事情节是有套路的,然而虽然都是在套路之中,但一个好的故事仍然能够让人欲罢不能。读这本书也能让人对文艺作品的鉴赏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读过了《故事》再来读《诗学》,会惊讶的发现《故事》这些剧本创作的套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亚里士多德所讨论过,虽然他是针对史诗的创作所做的讨论,但其方法与原理则适用于任何文艺作品的创作。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通过这些技巧的巧妙运用,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以此可以调节人的心情,使人的身心能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这本书很薄,主要内容不多,注释占了大半。
读此书之前,对“古拉格”这一词只是粗略的听说过,直到看完这本书,才意识到这几个字代表了一段多么黑暗残酷的历史。人们唾弃并反思纳粹所做的恶行,却少有人提起在战胜国苏联,在这广阔的土地上曾经存在着这样一个残暴的体制,有着这样一段悲惨的历史。这不是一个人的恶,是整个体制的邪恶,在人类的历史上写下一段让人毛骨悚然又感到愤怒的历史。作者说她写此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此事免于发生,因为她知道这种事一定会发生,她只是希望人们能够记得人类曾经的恶行,以及人性的黑暗。
一直想了解下近现代的日本史,相关的书籍好像不是很多,这一本还算靠谱,所以就选择了这本。从德川末期一直到近几年的日本,时间跨度比较大。作者一直试图强调日本历史与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目的是想反驳所谓“日本的发展是独特的”这样的观点。从我个人来看,近代日本历史的重点应该就是政府内各势力间的斗争以及政权的变更。不过作者想更全面的展示日本的发展,必然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看了此书还是有点一知半解。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作为了解日本近现代历史的入门书,还是十分推荐的。
对于“工业革命为什么在英国发生”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作者从欧洲的中世纪开始回顾,并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地进行比较,梳理了欧洲近1000年的发展历程,包括各种政治制度的变革、教育与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指出了欧洲持续经济增长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作者的逻辑还算清晰,论据也很充分,其中有一章没有读太懂,除此之外倒是收获不少。
朋友送给我的书,正好我明年打算了解一下社会学相关的知识,这本书又被认为是社会学的最佳入门书籍,所以就拿它做铺垫了。没有涉及晦涩的理论,像讲故事一样继续作者在浙江村的见闻和经历,读起来很有意思,感觉这样的书就像是一部民间的历史,将一个时代的个人和整个时期的潮流都记录下来,书中的每个人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因此,这样的记录就显得很有温度。
虚构
今年读的最有分量的一套书。全集一共5卷,文字密度极大,花了大半年时间才读完。包括芥川龙之介创作的小说、杂文、游记、书信和日记等,基本上他写的东西应该都包括了。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小说了,芥川写的都是短篇,而且各种题材都有,每一篇都很有趣。芥川对人性的了解十分深入,他的故事经常能让人啼笑皆非,或者引人深思。他的日记和信件也挺有意思的,能看出他这个人的性格和趣味,不过当时急于看完,所以没有看的太细。这套全集值得花时间去读。
篇幅有点长了,刚开始还读得津津有味,后面就有点麻木了。通过安娜和列文的两条故事线,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追求内心的激情和追求内心道德的生活。这两种信念经常充斥着人的内心,是人感到矛盾,这一点托尔斯泰应该是深刻了解的,不过从结尾来看,他应该是倾向于后者。托尔斯泰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很到位,翻译的也很好。
第一次读了黑塞的作品后就喜欢上了,因此今年又读了几本他的其他作品。黑塞的文字很美,仿佛是在用抒情诗的语言在写小说。他的作品总是透露出人类内心的诸多矛盾,以及人在面对这些矛盾时的挣扎及行动。理性与感性,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内心的渴望与世俗的约束,这些困扰现代人的困境永远是黑塞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如果你也常常陷入这些苦恼中,那么你会在他的小说中得到共鸣,也许你也能找到答案。
卡夫卡的作品我虽然看过几本,但却不敢进行评判。很难说我看进去了多少,他的语言总是毫无逻辑,情节也难以琢磨,但读完之后细细品味,却有种特别的感觉,就像我们总是渴望在杂乱的生活中找到所谓的人生的意义一样,也许人生本没有意义,我们注定要陷入这些杂乱之中。这本书的故事和《城堡》类似,主人公经历一系列荒诞的事情,故事的发展也与最初的目的南辕北辙,也许这就是卡夫卡对生活的一种隐喻。
陀思妥耶夫斯基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了这本书。书中的人物虽是犯人,却都有着鲜明的性格,每一个都能感觉到是有血有肉的人,通过对监狱生活的描写,陀老的目的更像是把监狱作为一种隐喻,影射当时的俄国社会,在那样的社会中,人们的生命像被囚禁,空耗自己的生命,当终于获得自由之后,生命已经被耗尽,一切都无法从头开始了。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调子总是有点沉重,这本书的语言很美,对金阁的描写让人能感受到那种对圣物的崇拜之感。金阁应该算是一个象征吧,是主人公心中对完美的向往,然而对现实的失望最终造成了悲剧的产生,作者在结尾处没有让主人公自杀,而是选择了继续活下去,这一安排的意味究竟是什么我还是不太明白。
奥威尔的这套小说集一直想找机会读读,其中的《1984》和《动物农场》在大学时读过,不过没什么印象了,这次重读又有新的感受。不得不说奥威尔对极权主义看的真是很透,那些看起来荒诞的故事却在历史上不断的重复发生,因此,奥威尔的小说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它能时刻给人们敲响警钟。其他的四本书也大多是反应当时社会上人们的生活状况的作品,不过感觉比较平淡,《上来透口气》感觉还可以。
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叙事方法,每一章节都是以不同的人或事物的口吻来讲述的,通过不同的视角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与奥斯曼帝国的细密画家有关,贯穿全书的是对于风格的讨论与思考,这一主题也正与本书独特的叙事风格相呼应,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今年读了两本推理小说。阿婆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很有名的代表作了,推理严丝合缝,没有一点拖沓,最后的真相也很让人出乎意料,算是很经典的推理小说了。《消失的13级台阶》也同样精彩,跟随着书中的两人一步步接近真相,中间的几次翻转也让人十分以外,当最后的真相水落石出后,让人直呼过瘾。书中对于死刑制度的讨论也同样引人深思。
除了上面列的这些书,今年读的其他书也都挺不错的,为了不使篇幅太长也就没有列举了。有的书读完太久已经忘了大半,只能凭借印象和之前的短篇作为参考,所以可能表达的并不好,而且限于我个人的兴趣和欣赏水平,可能和别的读者的评价有出入。评价一本书好不好的最好办法就是亲自去读了。
以前一直没有仔细考虑过“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于我而言,阅读是我的一种消遣方式,就像运动和听音乐一样,它是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一种活动,我并没有将它上升到很高的地位,也并不认为它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阅读同时也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广阔也很奇妙,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只能选择有限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能接触到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然而我很贪婪,对这个世界我想要了解的更多,我想要经历更多种生活,而阅读是我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式。对我来说,这就是阅读的意义,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也会持续不断地阅读下去。
关于明年的读书计划,我将主题定为社会学,希望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有关社会学的知识,并借此更深入的了解这个世界。明年还是要继续提高非虚构的占比,同时也要提高看书的效率,以便抽出时间去做别的事,毕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值得去做,但每天的阅读时间是一定会有的,这是这么多年来的习惯。
最后祝各位豆瓣的朋友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也要认真读书呀!^_^
日记提到了26个条目

- 26个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