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 东昌府木版年画 张秋木版年画 夹江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 )


平阳木版年画,山西省传统民俗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平阳府(今临汾市)。宋代,中国雕版印刷业相当繁荣,北宋灭亡后,从汴梁被掳迁至平阳的刻工和书版使这一带印刷业发展起来,平阳成为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木版年画也随之发达,与河北武强, 天津杨柳青, 苏州桃花坞同为年画著名产地。2008由山西省临汾市申报,平阳木版年画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东昌府木版年画,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东昌府与潍坊杨家埠并称山东两达民间画市,代表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达派系。东昌府木版年画属阳谷县张秋年画支流,取材范围广泛,包括耕织图, 小渔家乐, 戏曲故事, 福禄吉庆等。2008年由山东省聊城市申报,东昌府木版年画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张秋木版年画,山东省古老的民间艺术,由山西, 陕西引至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张秋年画生意兴隆,历来只坐庄卖画,春天印扇面画,销给制扇手工业者,农历八月底开始印年画,十一月初一挂牌出售。一个冬天来镇上贩卖年画的商贩多达上千人。明清时期,张秋木版年画空前繁盛,和苏州桃花坞, 潍坊杨家埠, 天津杨柳青合称为全国四大木版年画基地。2008年由山东省阳谷县申报,张秋木版年画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夹江年画,传统的木版年画,与绵竹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并称 “ 四川三大年画 ”。夹江年画,是川南地道的农民画,表现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夸张,表情生动,具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2008年由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申报,夹江年画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滑县木版年画,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创始于明朝,鼎盛于清代,一直深藏民间而世人鲜知。线条流畅, 大胆夸张, 构图饱满, 形象鲜明,与其它著名年画相比,寓意更深刻,做工更原始。滑县年画是 “半个世家以来新发现的年画产品 ”。2008年由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申报,滑县木版年画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