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对事物进行反思与改造,才能做出打动人心的好设计


每个人对美学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憧憬也各有不同。设计师王世阳有这样的解读:“美学生活不一定是天生骄傲、阳春白雪的,也可以是平凡普通的。拥有新的审美取向、消费理念、生活方式,计划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在,然后去体验全世界的美好。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把美好、向往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能体验到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

跨界雕塑,始终认为兴趣是设计的支柱
对世界充满好奇,始终认为兴趣是设计的支柱的王世阳,毕业于环境艺术专业,却和千千万万相同专业同学不一样的是:在毕业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而是去了一家雕塑工作室学习。

在AZ君的认知中雕塑和室内设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这样的跨界会不会遇到很多阻力,王世阳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其实我自己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蛮开心的,很多人知道我毕业后去学习雕塑,觉得一切要从头开始一定很难。因为他们不了解雕塑,会这么想我很理解,雕塑其实在最早的时候是建筑上的一个部分,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所以它们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

二年的学习和提升,从认识雕塑到技能的掌握再到拥有想法和感知自己,雕塑让王世阳不断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开拓视野,并从中确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和世界观,然后把自己的思想赋予在雕塑创作中,以此来达到和世界对话的希冀。
艺术的表现即是情感的表达
当从雕塑专业回到室内设计行业,王世阳认为这并没有打乱自己的步伐,他一直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兴趣,不断的往前走。
其实学习雕塑,于王世阳帮助最大的就是对空间的观察和空间思维方式的提高。譬如在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描绘“空间关系”成为大多数人面临的难题,当你从雕塑的实践中来感受、认识空间关系时,我们的理解会立体化。有了这样的学习雕塑的经历,再进行设计时,难题迎刃而解。



其实在王世阳看来,学习雕塑后还激发了他另一个技能,就是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变强了。他认为:艺术的表现即是情感的表达,所有好的艺术作品无不是成功的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其实雕塑作者和设计师是一样的,都对作品倾入了情感,这些情感会通过作品本身传达给观众和客户,只有情感才能使作品变得更有价值。
无形的边界与有形的美学
真正打动人心的好设计,往往不是从零开始的产物。王世阳觉得:它们大多来源于设计师对生活中已有事物的反思与改造。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对美的创造。
生活美学是一件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事,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其中。当设计师通过专业手法为空间的合理性给出生活方式规划时,真正的设计不再是单纯地设计一件作品,而是设计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有形是美的呈现,无形是每个人对美的不同感受。”设计师王世阳认为对于美的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他表示:“不同时空,对美的定义不同,有时装之美、珠宝之美...而空间也是美的另一种表现,空间可以容纳美、创造美。可以说,不同世界不同时空中,美是独立存在的,同时又是打破边界相互交融的。
设计师说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是持之以恒的尝试,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需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End.)
© 本文版权归 AZ DESIGN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