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挪威的森林》何以为《挪威的森林》
好说歹说,今年硬是看了两遍《挪威的森林》。年初一遍,年末一遍。太戏剧性了。这2020。
第八遍《挪威》结束于2020年1月23日。 第九遍《挪威》结束于2020年12月28日。
容我再回味《挪威》一阵,就开始看《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从小说看到小说作者日记式的散文集,怕是会十分寂寥。就如同看完了一部万分优秀的电影,回味无穷,而在意犹未尽之时,只得饥不可耐地翻找剧组番外、导演访谈之类的短篇。这么形容听起来颇有些过分,但这确实是对我“个人性质”感受。诚然,村上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两年前被我塞进旅行箱与我一同赴美的,除《挪威的森林》之外,还有《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等等。我只要一提到这些书名,就像扭开了消防栓一般止不住冒出想挨个儿评论一番的冲动。但《挪威》是我读的第一本村上,结果所有的其他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被作为由《挪威》荡漾开的、“村上世界观”的延展。应该说,我是带着一种基于《挪威》存在的事实,去读其他村上的作品。这对于作品本身的阅读上并不会带来影响,但放在心中的赋重权衡上讲,《挪威》的地位是绝对(dominant)的。因此,哪怕对我而言是一本新书的《谈跑步》,在刚刚第九次读完《挪威》的我面前,也只能说是番外短片之于鸿篇巨制,而我此刻心情就如同看着漫天野火刚洗礼过的苍茫大地上漂浮星星点点的萤火微光。
如果把阅读看作赏画,那些传世名作,如同中国水墨也好,如同西方油画也罢,带来强烈的震撼或是无尽的思考。但你在感慨“名作之所以为名作”之余,无一不存留着“这是一幅画”的意识。而《挪威的森林》,它就是一幅无论怎么看都是照片的画,一幅极致的超写实主义(hyperrealism)作品,以至于你并不觉得它是作为“一幅画”的存在。所以大家总打趣着村上年年诺贝尔陪跑,在我看来确没有必要指望一位摄影师在画展上夺得头筹。村上笔下是无穷无尽平淡的生活,作为文学作品而言不授之以桂冠倒也无可厚非,但对我这读者个体来说,《挪威》反倒是绝对至高的艺术。
比起年初那次颇带着些心不在焉的慰藉情绪翻看《挪威》,这次看完倒有了更多心思回味这本对我而言意义深远的书。12月中旬的日记中也思考了当时仅看一半的《挪威》,里头多多少少把今年头尾这两次联系在了一起,我想此时摘出这段日记作为本文的结尾是最合适不过的。
《挪威的森林》对我来说,就是心底最深处的一个黑洞。Just like the black hole in its physical meaning, it's not exactly a "hole", but more like a ball-shape object, where you can't measure its depth. 当所有的心理防线都被悉数击垮后,这个黑洞便是最后的底牌。它将来者尽数吸收——比起吸收,它更像是能把不速之客抚平,而从不以一种强硬的方式。世上少有东西竟需要我去靠《挪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