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2020年的好书推荐
写下个题目开始翻今年的读书豆列,才发现今年好漫长……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远方之镜》,其实是一本很棒的书,现在想起来也还有很深刻的印象,但回忆起来竟然像是几年前的事。赶紧翻了一下再之前,去年读的最后几本书是赫尔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和《战争风云》,那还是看了电影《中途岛》之后的补充阅读,更是恍如隔世——话说《中途岛》之后我好像还没有去过电影院。
这真是怎样的一年啊……
说来有趣,尽管《远方之镜》回忆起来已经真的如同远方之镜,然而和今年读的最后一本书(大概率是最后一本,正在看的中世纪三部曲第三部不太可能今年读完)《无尽世界》颇有点互文的效果:一是历史,一是小说,历史背景都是英法百年战争,落脚点分别在英吉利海峡两岸,一个主角是贵族,一个主角是乡村平民,两本书的主人公经历了同一场战争甚至同一场战役……仿佛又是这一年的一个隐喻,即,我们做了很多事,目睹了很多事,然而一年下来,这个世界面临的仍然是同样的问题,我们还处在同样的混沌。——尽管年头和年尾这两本书都能入选今年的十佳,这个诡异的轮回使得今年的阅读生活和现实世界也形成了互文,2020年仿佛成了一个走不出去的魔咒。
下面进入今年推荐的十本书吧。
到了这个年纪才开始看托尔斯泰,其实有点惭愧——因为这套书我初中就买了却一直没看下去,因为太厚!然而今年读的时候发现阅读体验特别好。托翁的史观和宏大场面就不说了,细节上对于上到战役指挥下到走马打猎甚至鸡鸣狗盗的驾轻就熟也是看得人目不暇接,让我最叹为观止的还是这本书堪比电子游戏关卡设计一般的用户友好度:几百页的书读下来,没有一个人物或线索会丧失头绪,每个人都一露脸就能让人自动串联起之前的情节,这一方面靠的是人物塑造——即使两个人都是贵族、或者都是军官,乍一看相同的行当,几句话间就能看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再看几段几乎能脑补出来一张脸贴上去了,自然不容易混,另一方面靠的是细致入微的线索交代——一个人物两次露面之间可能相隔几十页或者时间上的个把月,但中间总会有人在不经意间谈起他的新闻,所以总能保持藕断丝连的热乎气儿。作为史观如此恢弘、场面如此庞大、细节如此精致的作品,在读者友好度上能做到这个程度实在是太难得了。
如果将来我的小孩子对历史感兴趣,在ta有点动力想要从发烧友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我会推荐两本书:先读罗新老师的《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再读田余庆老师的《拓跋史探》。如果说《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是从博物馆讲解员的角度向观众介绍馆藏珍品的由来,侧重于“历史学是什么”,那么《拓跋史探》的阅读体验类似于把食客带到了后厨,从离散部落、子贵母死讲到国史之狱,从微观到宏观全方位地展现了历史学“学术成品”的制作过程,对于外行理解“历史是怎样做出来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材料。
在这糟糕的一年里可以给人慰藉的一本书。特德姜借用短篇科幻小说传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在这方面科幻小说是一个非常便捷的载体,可以用“科幻”的形式将很多超越时空的沟通和交往方式放在一起,例如人和电子宠物/机器人的关系,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与人类记忆的数据化进行类比,平行宇宙中的人际关系与线性时间序列的宇宙有怎样的区别,等等。私下猜测,特德姜是那种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家庭长大的小孩,从小衣食无忧又对科技和人类的未来充满思考,思想前卫但充满温情——这种温情感一般都来自于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文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救赎,这个问题赫然写出来显得有些矫情,但放在这部小说的结尾,由两个文学青年在攀登珠峰的路上讨论(看上去几乎凑齐了矫情元素),却给了全书所描写的苦难一个水到渠成而毫无违和的升华。这部小说并没有一个“主线剧情”,而是在几部分叙事中穿插了几代人在几十年历史中先后经历的种种苦难,以及人在面对这些苦难时无需赘述的渺小。没有人能够战胜身处其中的时代洪流,那么文学对于生命而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在无法改变的客观世界之上,人生中所可以做出的不同选择究竟有什么意义,这部小说关心的就是这样一个哲学问题。路内太赞了。
把这两本历史书放在一起说了,今年对欧洲中世纪历史有了一些基本概念上的了解,主要得益于这两本书(其实还有一本《条顿骑士团》)。《远方之镜》以库西领主一生的南征北战作为线索,串联起了百年战争时期法国历史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同时,作者对于骑士精神始终存有一种温情而批判的态度,史观很正。《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讲了西斯廷教堂拱顶壁画横跨十多年的创作过程,并概述了相应时期内的意大利历史和教廷历史,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叹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需要掌握的手艺真多,一幅壁画的画家同时也是这个项目的总执行人,需要精通从建筑构造到化学染料甚至天文地理的全套相关知识(虽然那个年代的科学也没有太过深入发展),难怪画家们可以随时转行工程师设计直升飞机和土坦克——这活儿他们要是不干,也没有别人能有这心思。
听播客节目知道的高林,然后迫不及待地下单买了书,果然好看。作者是一位保守主义者,对于逝去的旧世界抱有温情,但另一方面史观很正,并没有让这种温情影响到对于历史走向的判断和把握。然后这哥们还是一个北京人,语言上自带化解一切庄严于无形的解构天赋,同时对文字有自我要求,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于播客节目上、社交媒体上和书里使用的语言有一种自觉的区隔和控制。总之,是一本内容很有意思的书,也是一位值得关注的作者。
内行写的间谍小说,作者勒卡雷老爷子年底去世了。这本书一读就知道是内行之作,因为其中对于人物关系和人物心态的描写太真实了。这种真实尤其体现在作者并不是炫技般展现“间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而只是在需要的地方、甚至是不得不说的地方才会提到书中人物的想法、主人公对别人的看法,等等,而恰恰是在这些不得不透露的地方,展现出了只有一位真正的间谍才会有的思维方式和三观,读起来很过瘾。类比一下有点类似于三体1小说中科学家对《三体》游戏的评价(大意):它并不是通过透露出的信息、而是通过在不得不透露出的信息背后那些被隐藏的信息,向人揭示一个宇宙中令人难以估量的信息量。
淡豹的短篇小说有很浓郁的知识分子气质,字里行间给人的第一感受是一种解构和质疑的味道,仿佛来自第三人称视角,而非小说读者通常会对主人公期待的“第一人称”反应,我猜测这可能是有些读者不太习惯的原因。然而故事是引人深思的,特别是这种叙事手法鼓励了读者从女性主义角度(还不是简单的女性视角)进行思考。跟一个哥们聊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共同感受是“有些事在看到这小说之前还真没从这个角度想过”。能给哪怕是一部分读者带来这样的阅读体验,这本小说从女性主义角度可算是一项功德——不仅对于女性,也对于男性。
中世纪三部曲(肯福莱特):《圣殿春秋》《无尽世界》《永恒火焰》
严格地说三部曲的第三部还没有开始读,所以目前推荐的是前两本。肯福莱特的小说风格可以类比为英国版马伯庸,即以完全现代、甚至有点激进现代(价值观有点“白左”)的引擎为动力、以一个细节精美的中世纪沙盒为背景来推演故事,引人入胜的并非故事情节本身,而是沙盒中呈现的各种细节、以及这个后现代的引擎所带来的对于历史发展脉络的重新思考。当然,引擎和沙盒本身并不能替代历史分析,甚至不能算作对真实历史的一种战棋推演(严肃的战棋推演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这是历史小说无法具备的),而只能算演义性质的通俗文学,但不可否认,这部制作精美的小说就如同《光荣三国志》游戏一样激动人心。
笨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跟三岁的小慢讨论生死 (3人喜欢)
- 2024年的好书推荐——好作品恰巧成对出现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