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什么是爱,为什么会爱上一些人,为什么会执着于曾经的爱,越往深处想,越发现留恋的是一份尊重和关心,这个人曾经看到过自己衰弱的样子,身处痛苦时,没有嫌弃,而是伸出手,理解,体谅,不加评判,分析,或者忽略。只是因为说过,你难过的时候可以给我打电话。
可能是因为曾经得到的爱太少,太短暂。如同大部分人在儿时的成长环境中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体谅和关心。即使子女和父母之间,也是疏离大于理解和关怀,大部分成年人没有好好学习就当了父母,不够爱自己,也不够尊重孩子的感受。
于是缺爱的人长大以后也没有学会尊重和爱自己,当有人给予一些关心后,执着地认为爱从这个人身上才会有,于是开始不断地索取这份尊重和理解,演变成友情,爱情。佛法上说贪爱是苦,为什么会贪爱呢,爱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吸引力,可能还是因为爱本身是好的,加之理解,尊重,关怀,在人群中的稀缺所致。
当遇见一个能够做到一部分理解和关怀的人,就会忍不住不断地索取,直到对方精疲力尽,不堪重负为止。
爱的问题还是出在贪上,贪代表了不知道爱的力量是可以从学习和自心中挖掘的,而且往往是由受伤过后的懊悔,反思,和由此带来的心量扩大产生。
一个没有受过伤的人很难理解别人的痛苦,即受伤是学会如何正确去爱的途径。但是受伤又意味着经历和原先给予爱的对象的分离,误解,乃至破裂,而所爱对象,也是曾经从破碎和孤独中开始这一步的,因此,所爱之人给予的破碎,不是爱的结束,而是将爱,由自身传递到被碎裂对象的开始。一开始是从所爱对象处得到氧气,后来逐步学习自己制造氧气,学习制造氧气的过程,就是由给予到分离,以及过程中不断理解和学习的过程。
为什么父母会如此吝啬于从心理上关心和理解孩子,是否害怕显露了自己的真感情或者关心,会使得自身无法收场,或许本质上还是没有学会爱,没有学会告别。因为学会爱的时候,也就能学会告别,而最难学会的就是学会告别。不能告别,无法自我圆满,也就无法给予他人真正的爱,因此世间的大部分爱很轻易地演变成了自私和控制。可能这是佛法中不将慈悲称作爱的原因,以防止和不彻底的世俗之爱相混淆。
花花狗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金银花
- 脆弱
- 让Deepseek选香水 (1人喜欢)
- 张爱玲与《东方屏风》 (1人喜欢)
- 有关情欲5(进一步追问善法欲和贪欲的区别)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