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治食人物(一)
彭祖:食物养生的祖师
彭祖姓钱名铿,是颛顼帝三玄孙,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因“制羹献尧”而受封于大彭。传说800岁时而不知去向,故后人称“彭祖”因首创“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留传于世,被尊称为“厨行的祖师爷”。
有关烹饪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彭祖的“雉羹”了。《中国烹饪史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厨师,是厨师的祖师爷,这绝不是夸张,但他在食物养生方面的传统经验,恐后人知之甚少。
“雉羹”是将野鸡煮烂,与稷米同熬而成的一种汤羹类食物,具有鲜香醇厚、易消化等特点。因源于上古,故又有“天下第一羹”之美称。《扈从赐游记》中云,清朝皇帝每年“秋狝”大典,都要在澹泊城殿特赐五公大臣“野鸡汤”一份,概因野鸡汤是古代圣君唐尧食用过的,王公大臣皆以能品尝到皇帝所赐的野鸡汤为荣。《本草纲目》中记载稷米有“益气、补不足之效;做饭食,安中利胃宜稗,凉血解毒”之功效,雉具有“补中、益气力、止泻除蚁瘘”等功效。两者合二为一,对人体的作用可窥见一斑。
另一食疗养生菜“云母羹”也是彭祖发明的。选用中药云母作为原料,可谓别具一格,说明彭祖对食物的食性有一定的经验。除以上几种以外,还有“水晶饼”、“乌鸡炖薏”等食养菜品。这些食物对养生延年的疗效,同样也受到了后人的重视。彭祖的养生延年经验,后被历代名人重视,并沿袭其法。

伊尹:治大国若烹小鲜
伊尹(约前1630——前1550年),商初大臣。名伊,又名阿衡。今洛阳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洛阳嵩县乐沟),奴隶出身。因为其母亲在伊水居住,以伊为氏,尹为官名,甲骨ト辞中称他为伊,金文则称为伊小臣。
阿衡的父亲是奴隶主的“御用厨师”,能屠宰又会烹调;阿衡的母亲是个善良的采桑妇,辛勤地劳作在伊水流域。有一天晚上,阿衡的母亲做了个梦,梦到神仙跟她说:“白出水而东走,勿顾。”意思是说,明天你家捣米做饭、烹调美食的白要往外边冒水,你一直往东走,别回头,别乱看,千万别管别人,千万别告诉别人。这老妇人是个善良的人,真要冒水了村里其他人怎么办呢?于是她就告诉了村里所有的人。大家一听,一口气全村人跑出了20多里地,回头一看,这时的村子已经是汪洋一片了。等大家缓过神来,一看,阿衡的母亲因违背了神的旨意已经化作一株桑树,这桑树中间的几片桑叶出奇的大,还收拢了起来,众人上前一看,桑叶中竟然包裹着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伊尹。
伊尹的父亲刚失去妻子,正在悲痛之中,看到这婴儿终于有了一丝安慰,但他也不能私自收养,于是众人就把这孩子带给了当时的奴隶主莘王,莘王一看,认为这是神意,便收养了他。
伊尹很聪明,加上有个大厨的父亲,自小就厨艺高超。做几道拿手好菜,把主人哄开心了,顺便借几本书来读读。就这样,伊尹学识渐渐渊博了起来,莘王看到伊尹的学识竟然比他家里的其他家庭教师都好,就让他教自己的孩子们学习。莘王的孩子们有伊尹烹调的美食吃着,又有丰富的知识熏陶,在奴隶主的孩子们中出类萃,这时候伊尹这个家庭教师、御用厨师就出名了。他受到了汤王的注意。汤王知道伊尹颇有才华,几次派人用丰厚的礼金去聘请伊尹为自己效力。可当时有法律规定,奴隶必须听从主人的差遣,但莘王不愿意让伊尹离开。汤王实在是爱才心切,就娶了莘王的女儿为妃,伊尹作为“嫁妆”陪嫁了过来。
汤王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残暴不仁的夏桀,建立了汤朝。伊尹在政治、军事上的贡献,自然是有口皆碑,在厨艺上的贡献和造诣更是千古一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千古食趣:说说吃的那些事》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我的公众号(闲读与苦读)里面有更多的内容,这个平台没有全部内容,公号里面最全。微信里面搜“闲读与苦读”即可找到!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