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的交割清单
查看话题 >写给我的99个关注者
这封想要传达给我豆瓣关注者的心意很久之前就有要写些什么的想法了。而这一切要从最初我为什么会注册豆瓣这个账号开始。
时间拉回到2015年,那是我刚毕业的第一个冬天,我记得上海那年很冷,至少在我印象里很冷很冷,那时我记得我已经在新工作上做了四个月,通过了试用期,但是我却整天疲惫的想死,然而我找不到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自己太矫情了吧,这样的想法一直为难着自己。每天七点我要起床且不能赖床,然后七点半出门因为再晚我会迟到,如果想要吃个早餐的话我要六点半起床,因为那时我常常因为没钱和赶时间没办法买早餐,随着密密麻麻的人流我会先挤上一辆公交车,开始不好意思的我还常常挤不上公交车被师傅吼、被人群推攘着。我的内心会泛起一阵阵的恶心,我不喜欢和人有很近距离的接触,虽然可能人家也不想甚至也没有什么所谓的骚扰,但是我难受的恶心的心情想把我自己杀掉。顺利的话我会匆匆下公交再走十分钟进入地铁站赶上当班次的地铁,不幸的话我常常要等下一班,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挤人,我常常在这种人挤人的痛苦中生出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的哲学思考。慢慢的我学会了用看电视剧来开导自己,是的在拥挤的车厢你甚至不能展开一张报纸,只想缓解痛苦追求即时享乐的我也完全没办法集中精力学点什么,于是看着喜欢或不喜欢的电视综艺是我那时上班时间唯一的消遣,而后我要在地铁里换乘几次,最后成功到达人民广场我要上班的地方,然后再步行十分钟到达公司,成为公司最早的一批人。
那时的我在人民广场的一家外企做着一份前台的工作,本来是毕业于南方的医学类的院校,只是因为有人力资源的实习经验,本来打算找行政或招聘类的工作,可是随着面试的失望最后有一个愿意要我的公司我也就去了,那时的自己对职业规划还有什么的都不是很清楚,胡乱的走一步算一步,可是做了几个月慢慢生厌了我虽然知道自己不想做行政和人资,但是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唯一觉得庆幸的是自己整天素颜居然没被打。可是公司的氛围文化逼格都让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上海办公室的大boss是英国人,很有绅士风度,公司的各位同事也都逼格满满,他们有时甚至好到优秀到让你觉得自己不配和他们在一个地方呼吸,全方位的碾压让格格不入的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于是终于挺不住的我还是在上了六个月班之后选择了辞职,可是带给我的后遗症是整整三个多月我陷入消沉的情绪出不来,现在回头看才发现无关对错,只是我选择了错的职业跑道。
那时的我下班后总是喜欢去亲戚家,亲戚就住在南京东路,距离人民广场也就一站的距离,于是我常常在下班之后穿过最繁华的南京东路去亲戚家,吃一碗冬天的荠菜馄饨。有时也会和亲戚一起在人民广场里面散步锻炼身体,然后亲戚再把我送到地铁站,我再继续换乘做公交车回去。这就是我那个冬天的主要回忆,可是那时我已经感觉到因为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所带来的痛苦,只是那种痛苦还不是太明确,这些无处派遣的忧愁就变成了我来豆瓣的原因。高中的三年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大学就停笔了,可是当痛苦的时候,当避开人群喧嚣我想听听自己声音的时候,我想起了豆瓣,并一直被豆瓣日记吸引至今。那时处在痛苦中的我,觉得豆瓣就像《国王的耳朵是驴耳》中的那个洞穴,我只想发出声音,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无力消解别的声音所以我干脆不听。所以这也是我对于豆瓣关注我的人从来不会去相互关注一样,这听起来确实是很没有礼貌的,但是比起这些,我的情绪和精神负荷不了,这对于那时和现在的我更重要,虽然内心也会觉得很抱歉,但也只能是很抱歉了。
说起来我的微信也是这样,微信目前我所有经常联系和重要的人都设置了消息免打扰,听起来也很自私无情吧,可是恰恰相反,只有重要的人我才设置消息免打扰。我不知道于别人来说如何,对我来说可能因为之前某一段工作的影响,一声声的微信提示对我来说就是噩梦,每听一次就会紧张好久,所以那时我常常会一整天陷入微信提示音的恐慌中,声音一响就是有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碰到是家人的消息我还常常要舒一口气。受这种情绪折磨的我大概从什么时候起,一狠心把所有的人和事都设置为免打扰,只有这样才是我使用微信作为工具,而不是我被工具操纵,所以不熟悉我的人觉得我把他们设置为免打扰是友谊的小船翻了,其实不是,是他们很重要,但是前提是我想先让自己舒服,免打扰的逆向使用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我也无力解释,只能说于我而言,没有我世界可能运转的更好,所以没啥多大的事而我最重要,我必须要在先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才能去看看别人沿途的风景。
所以不管是豆瓣中这些我未关注的人还是微信中设置免打扰的人,我都想说你们对我很重要,谢谢你们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只是小小的我负荷不了那么多的爱和反馈,所以请原谅我无法互关,请原谅我消息常常回的不及时,谢谢你们在这个虚无的空间里让我舒服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