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的一些感悟
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
临近新年,到了总结和反思的时候了。最近我开始想我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加愉快和淡定一些。最近几年学习的重心慢慢转移到人文历史艺术方面,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人类文明和起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这样根基是一个人能一直往前走的基础,一方面从这些内容看人性和未来,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像一个人。之前大部分都是工具式的学习,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学习哪方面,不然就是别人推荐什么学什么,很难深入去学习某个知识。经过那种采花蜜式的学习,现在逐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专门去学习某一个领域的知识,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随着人年龄增加,5年10年变得越来越短暂,现在制定计划都是以几年起,有了一个大方向,然后再开始规划小目标,这种长远规划更有助于筛选那些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教育则可以18年起步倒推,有了这种意识,眼前很多事情就不会让人感到那么焦虑。
挫败感与态度
虽然自己学了那么多东西,虽然自己按照专家说得做了,虽然自己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但孩子的问题照样很多。比如大的经常会说在学校被“欺负”,遇到一些事情首先就是哭泣,感觉天塌了。小的会说老师经常“揍”她,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玩,去幼儿园这么久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有时候自己有需求也不会主动告诉老师,很敏感。总之,我自己以为自己已经这么努力地带孩子了,结果问题还是一堆,感觉挫败又无力。
该怎么办呢?我有时候会试着去否认,去逃避,想着随着时间流逝也许她们自己就好起来了,想着自己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也许她们也就学着我自己把问题解决了。可是逃避并没有让自己更好受一些,问题也并没有自己消失,该面对还是要去面对。
首先,是我太过于自恋了,以为自己做得足够好,孩子就能满足自己的意愿变得好了。毕竟她们一出生就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就算我再努力她们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我能掌控的环境中,她们也会有自己的圈子,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经历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有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就像我现在依然会被人际关系的问题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人不可能永远不会遇到问题,关键是遇到问题时自己的应对办法。而且我也不希望孩子们一有问题就来找我解决,我希望她们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记录问题,引导她们自己解决,做一个理解支持者。
再来就是自己太过于关注她们的缺点,而对优点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自恋吧,想着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去培养她们,她们能有今天也是理所当然的,只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看到她们的努力。所以有时候她们展示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我没有很大反应,而遇到问题哭闹的时候我就有点受不了。我没考虑到,哪怕我再努力,努力到10分,她们也需要从1分开始累积才行,能做到2分也是努力的结果了。有时候想想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没有瑕疵的人也许就是平庸的人,反而不如有缺点有长处的人出彩。所以以后需要更加关注她们的优势,对劣势可以采取无伤大雅的态度。
第三是觉得她们俩差不多。这真是大错特错了。有时候我用带老大的经验去带老二,结果碰一鼻子灰。觉得老大那时候挺好带啊,老二应该更好带才对啊,结果被打脸。老大吃喝拉撒睡难,但是情感方面容易满足,老二吃喝拉撒睡容易,但是情感属于高需求,反正没一个省事的。这就需要用不同方法对待了,想想也是头大,只能慢慢观察,然后对症下药。也提醒自己不要自以为是,需要实事求是。
艺术学习
最近一个月都在进行艺术启蒙,我也受到了很多熏陶。带她们去艺术博物院参观,买了绘画材料练习绘画,一起读艺术类绘本,对我也是很好的滋养。第一次带她们去艺术博物院,拿到一个绘画本和一套彩铅,她们就开始画。看着小小的身影,站在大大的画面前观看,有时候还会赞叹好美,还是非常感动的。有一次小的走了之后又回去看一副母子图,看她仰着头多观看了一会,虽然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还是挺感动的。
现在每天就是不停地画呀、剪呀、捏呀,总之一刻不停地,精力真是充沛,也是我乐于见到的。只不过现在没有了那么多的阅读时间了,只能做到最基本的阅读。一个时间做一件事吧。
最近在重温陈丹青的《局部》,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好像没有认真看过的样子,很多东西居然有第一次看的感觉。有些话也终于听懂了。所谓观看的艺术,的确需要学习。自己也开始跟着孩子们一起拿起画笔重新学习素描,对比之前的学习又有了新的感悟,笔法也比那时候好了一些,观察能力增强了。很多东西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感悟,只有做过了才知道多难,只有失败过才知道有些人多牛。实践才能出真知。所以对于孩子们我也是希望她们能更多的接触真实世界,更多的去动手做,更多的去经历一些事情,这样生命才能更加饱满。
自我学习
我的学习也没有停下来,学习掌握的速度快了一些,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的阅读也没有落下。因为天气寒冷原因减少了运动时间,不过还是有保持。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