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E学姐讲述LSE故事,只为即将留学的每一个学弟学妹

我是Yoosuredu | 我是Victoria导师,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即将去利兹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phd。目前担任公司文书导师,如果你是想来英国读名校,欢迎选择Yoosureu国际与我合作!
提笔写这篇文章时,距我离开伦敦已两年之久了。四季分明的山东,冬天空气干燥而寒冷,不会弥漫着烤牛排的味道,我也吹不到伦敦地铁充满陈旧气息的热浪了。那一年有看不完的reading、上不完的lecture和总是不想说话的seminar,谈不上多么熠熠生辉,但至今我仍在怀念。 大三时确定了留学的目标,大四开学急急忙忙申请,终于在18年得偿所愿。那一年,初来乍到,我和朋友背着iPad,天天早起,通勤半小时搭地铁去学校,地铁上人少有座位时,就会拿出pad来匆匆忙忙看几页没看完的reading。Lecture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会提前把PPT和reading放到moodle上,上课时我习惯直接在PPT上记笔记,事实证明并不适合我,复习的时候根本认不出自己的字。Seminar大约是我俩共同讨厌的,作为一个社恐,我宁愿吃一周土豆都不想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不过对我而言,seminar的作用远大于lecture,通过讨论对reading的理解,可以对lecture上的理论更加明晰。这一年的学习,也让我对未来的规划稍微明了了一些,我确定我是喜欢写essay做研究的,于是便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大步走去。 上完早课跑去食堂吃三块五的早餐,虽然简陋,但我朋友仍然不放弃“仪式感”,总会拍照纪念。最开心的事大概是上完课,跑去炸鸡店吃完晚餐,搭地铁去酋长球场看球了。那一年还是埃梅里执教阿森纳,酋长球场离LSE坐地铁只要十几分钟,我和朋友会一路讨论喜欢的球员,期待即将到来的比赛。她是个拍照狂魔,会拍照记录每个值得的瞬间,每天通勤路过塔桥朝霞光彩万丈、从Charing Cross搭火车时碰到纤巧的流云、难吃的土豆好喝的酸奶、球场广场的雕塑以及司空见惯奔流如海的泰晤士河,她都会开心拍下来。这样一想,她比我善感太多了,大约已经提前预知到了几年后细水长流的思念,才会不放过每一个纪念的结点。这些结点像星星一样,点亮了我乏善可陈的记忆银河。 我一直很奇怪,本科文学院的我,竟然会涉足人类学的学习。大三确定出国时,因为文学院的专业背景,所以我的首选专业是东亚研究,后来得偿所愿进入LSE的中国比较研究项目,由于所属的department是人类学,自此便接触了人类学与东亚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磅礴复杂的人类学初窥门径,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一直探索东亚及南亚的婚姻、礼俗及文化。Master课程中,对中国研究覆盖了方方面面。从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到阎云翔笔下中国社会的私人变革,从差序格局到中国社会的individualization,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百年里惊天动地的变化。我们所研究的是中国文化的深层原因,是中国社会的独特性。 在无数的reading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便是阎云翔的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1999,关于中国的女性、婚姻、家庭以及从中窥探到的中国社会的私人化。书中提到的社会问题及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比如计划生育导致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社会。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质疑我们文科所做的研究是不是必要的,也经常和朋友们调侃,世纪末日时,方舟上肯定没有我们的位置。后来,目睹了如今的种种社会事件,如醍醐灌顶,面对社会顽疾,唯有揭开面纱使其暴露在阳光下,才能药到病除。文学院出身的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一句话仍然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了解我从我的故事开始,也从我的故事结束,来到Yoosuredu我感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坐标,我只愿未来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我想用我的能力及知识协助你走进自己名校的殿堂,我们这里全部是来自世界Top名校学姐学长,我们有你想咨询的所有一切问题的答案 !
留学,我们是认真的,未来可期,我在公司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