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
好像每年12月底,都躲不过一次生病。前几天嗓子痛、咳嗽、牙周炎,医生说炎症太重,给了一堆消炎药品,都是抗生素。每天的饮食换成了不见一点油星的素食,每天在家变着法的煮水果,蜂蜜雪梨水、蜂蜜柚子水、冰糖雪梨枇杷水各种乱炖。想起小时候一生病没有食欲,我妈就会给我煮一碗面,不放油,只加一点自己腌制的泡菜,酸酸的、辣辣的,就着热汤面吃下去,出一身汗,病都好了七八分。
生病了不能吃辣,可是生病了没胃口却偏想吃辣,生活中很多事情是矛盾的。
曾经,我有个广东朋友打趣地说过,全中国人对于麻辣味道的接受度都不如四川人,他们在娘胎里都开始品尝这种味道了。这话一点不假,我妈怀我的时候,不曾忌过辛辣,小时候,家里吃火锅,我争着要吃,花椒这种在外地人看来很恐怖的东西,我能整颗吃。麻和辣伴随我成长,是我记忆以来印象最深的味觉。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的味觉开始排斥辣味,或者,不是味觉排斥,而是身体在作怪,一沾辣椒便要长痘,要么肠胃炎。我的味觉之路随着我的生活经历越走越远,可对自己家乡的味道却越加疏离。
天寒地冻的时节,没了火锅,又不能喝温热的冬酿酒,生活了无生趣。
在菜市场买了牛肉、豆腐,做个家常版的麻婆豆腐吧,事前好操作,事后少洗碗,一切以简单方便为准。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过做麻婆豆腐的要领,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沫,三要剁碎的郫县豆瓣,四要用文火,五要用“大红袍”川花椒,六是盛出就得吃,麻婆豆腐须得是:麻、辣、烫!最后一点我必须赞同,麻婆豆腐得趁热吃,凉了全无灵魂。
豆腐雪白绵软,牛肉又鲜又嫩,热气腾腾,光滑的、浓稠的,麻与辣的微颤,冷与热的纠缠,吃完浑身舒畅,比火锅还带劲。

生活已经这么难了,就别在饮食上亏待自己吧,酸甜苦辣都有营养,管他的,吃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