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圆
我们那冬至不吃饺子,吃咸汤圆。这种汤圆不带馅,由糯米粉搓成一个个约玻璃珠大小的小球,也可以在粉中掺点红色的食用色素,做出来就是粉色的,红红白白的看着就很有过节的喜庆感。
往年还住在农村老房子的时候,每逢冬至,母亲就提前一天把冬至圆做上。自家做的话一般用纯糯米粉,温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揪一块拇指大小面团,放掌心搓圆后搁在铺着新鲜芥菜叶的蒸帘上面。熟练如母亲,一次可以搓三个冬至圆,形状饱满,大小均匀,我手笨,一次搓两三个总弄得有圆有扁,很是难看。冬至圆搓好了就可以上锅蒸了,因为用纯糯米粉,饱满圆润的小雪球进锅就被蒸汽熏化了,摊软下来粘成一片,虽然不好看,但无事,不妨碍好吃。冬天天冷,经过一夜,冬至圆变得硬邦邦。冬至这天的早晨,母亲早早就去烧香拜神,冬至圆是必不可缺的供品。烧完香回来后,就开始准备早餐,这是冬至这一天我最期待的时刻。小葱香菇海蛎干爆香,加半棵家里自家种的青梗子花菜翻炒,添热水,把硬邦邦的冬至圆一个个掰开下锅,待汤圆浮起来后,加一小束面线稍煮,调味撒葱花,就是一锅美味的咸汤圆。软糯的冬至圆包裹在柔弱无骨的面线中,本意用来防粘的芥菜叶,意外让冬至圆带了一丝清香,冷飕飕的冬日清晨,吃上两碗热乎乎的咸汤圆,借用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美得很!这个小村庄里冬至日最和谐的默契就是煮上一锅咸汤圆当早餐,小孩捧着碗站在家门口吃,一抬头看到隔壁的玩伴也在吃咸汤圆,便开开心心捧着碗一起吃,有时候还会比较吃了几个。
“几岁吃几个,我十岁吃十个,你吃几个?”
“我吃了二十个吧·····”
“哈哈哈,那你今年就二十几岁啦!”
这几年的冬至都不曾回老家,咸汤圆亦许久不曾吃到。记得某年冬至前,问母亲是不是要准备搓冬至圆,母亲说现在很少人会再花时间做这些了,都是去菜市场买现成的,溪美菜市场有摊卖冬至圆的味道不错,晚点去买一些。我知道她说的摊子,以前偶尔路过还能看到他家搓冬至圆煮冬至圆,冬至圆一个个的下锅用水煮熟捞出晾凉,表面抹了油,放凉后丝毫不粘连,油亮亮的有型好看。可这不是我记忆的冬至圆,掺了粘米粉的冬至圆看上去身板硬了不少,煮后依然能保持好看的形状,可口感却打了折扣,因为水煮抹油,多了油气却少了记忆中那一丝芥菜香的神来之笔。其实何止是冬至圆,就连花菜,市面上卖的多是结实的白梗花菜,好看易储存,青梗子花菜除了偶尔有老人挑出来摆摊才看得见,真不知何时能再吃上一碗记忆中的咸汤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