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读书计划
查看话题 >我们该如何看待“孩童的恶”?|书单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虚构与现实之间」,原文:《刑事责任年龄拟下调,我们该如何看待“孩童的恶”?|书单》,豆瓣这边有删改,仅仅保留书单部分,欢迎移步关注。
一名初中教师四岁的女儿,某天被发现在学校的游泳池溺亡。教师经过调查发现,凶手竟是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
由于日本也有一部《少年法》,同样规定了最低刑责年龄为十四周岁,因此对两名只有十三岁的少年犯来说,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制裁作用。于是,教师展开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随着计划的顺利进行,两位凶手似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之中,围绕着二人作案动机的种种谜团,也抽丝剥茧般地浮出了水面……
然而,在这场冤冤相报的困兽之斗当中,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每个人都可能既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在看似“全员恶人”的恐怖氛围之下,是道不尽的悲凉与苦衷。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很遗憾,《白夜行》的两位主人公亮司与雪穗都属于后者。
缺陷的原生家庭、性格扭曲的父母、无处可诉的苦楚,将两个孩子推向堕落的黑暗深渊,也致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是作为曾经的“受害者”,在历经种种折磨之后,他们却又一步步变成了“加害者”,将自己所承受过的创伤,无情地转嫁到他人身上。
他们不幸的遭遇可怜得让人心疼,但是残酷的行径也可怕得让人心寒。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是亮司与雪穗自己选择了与整个世界为敌,因为有很多即使比他们更凄惨的人,都没有走上歪路。但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重新给予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只是故事的背景不变,他们是否真的有能力“以德报怨”,选择一条通向善的道路?
“蝇王”一词源于希伯来语中的Beelzebub(别西卜),他是《圣经》中的“鬼王”,同时也被视为罪恶的化身。戈尔丁的《蝇王》,同样讲述了一个有关罪恶的故事。
由于一场飞机失事,一群大约六到十二岁之间的孩子,流落到某个荒岛上。在获得救援之前,他们必须想方设法生存下去。
起初,在首领拉尔夫的安排之下,一切都井井有条,彼此间相安无事。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开始对拉尔夫所设定的条条框框感到厌烦。同时,在另一位崇尚原始本能的孩子——杰克的挑衅及诱导之下,孩子们渐渐分成了两个派别,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纷争。
直至后来局面完全失控,血腥、暴力和杀戮的恐怖场面,竟然在这群涉世未深的孩子之间轮番上演,而他们过去在文明社会中所习得的规矩与秩序,在这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群丧失了理智和约束的孩子们,最终将会走向何方?
对于“萝莉控”们来说,《坏种》大概会狠狠击碎他们的幻想。
潘马克家庭有一位八岁的女儿罗妲,她可爱乖巧,聪明伶俐,多才多艺,一直是父母和长辈眼中的“小天使”。直至有一天,学校的老师跟潘马克夫人提起,罗妲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开始引起了这位母亲的关注。
当然,正如小说的标题“坏种”所暗示,罗妲的本质实际上早已腐坏。她虽然只有仅仅八岁,竟却有能力犯下数宗骇人听闻的命案。更可怕的是,罗妲每次作案的动机完全出于情感本能,如:嫉妒、厌恶、憎恨等,而她对善恶根本没有明确的概念区分。
可以说,罗妲就是一种“纯粹的人性恶”的化身。连著名小说家史蒂芬·金也曾评价道:“要我选‘小说史上十大恶人’的话,《坏种》绝对榜上有名。”
在《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作恶无数,一次次践踏法律跟道德的底线,最终自食其果。不过,在原著《坏小孩》当中,即便是老奸巨猾的张东升,也敌不过善于借刀杀人的朱朝阳,落入到他的算计之中。
小说里的朱朝阳智商超群,尽管没有亲手沾过一滴血,却是策划煽动一切罪案的“幕后元凶”。他不仅绝情绝义、心狠手辣,而且懂得用谎言与伪装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他早就发现了“未满十四周岁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这个法律空子,于是胆敢更肆无忌惮地作恶,不择手段将自己的“眼中钉”一个个地铲除。
相比之下,剧版的“朝阳哥哥”经过删改和美化之后,显然更加贴近社会对未成年人“善良”或是“无知”的预设与想象。可十分讽刺的是,这恰恰呼应了原版朱朝阳说过的一句:“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本文首发在公众号「虚构与现实之间」,原文:《刑事责任年龄拟下调,我们该如何看待“孩童的恶”?|书单》,豆瓣这边有删改,仅仅保留书单部分,欢迎移步关注。
日记提到了5本图书
- 5本图书
© 本文版权归 阿豆outsi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