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辩护人》——鸡蛋和石头,谁将笑到最后?
偶然在知乎看到韩国总统卢武铉的故事:一介草莽,苦读成才,从农民到大律师再到总统,堪称传奇,我为之深深触动。
电影讲述了一名律师为被捕学生辩护的故事。故事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当局的军政府逮捕学生、刑讯逼供,从而制造罪名陷害反对派人士的事件。律师原型即是韩国总统卢武铉。
男主角宋律师出身穷苦,一度付不起饭钱只能赊账甚至逃单。经过苦读他终于成功逆袭通过了司法考试,当了律师的他,赚了好多钱,买了好公寓,签了大客户,甚至开始玩赛艇扬言要代表韩国参加奥运会。人生好不惬意!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他为之辩护的釜山读书联案件而改变了。大客户威胁解约、家人收到电话恐吓、合伙人与他分道扬镳……
釜山读书联案件与他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群釜山的年轻人分享读书体会,被当局盯上,以“赤色分子”的名义逮捕,并逼供学生,用以陷害反对当局的人士。好巧不巧,其中被捕的一名学生镇宇恰是他当年逃单的猪肉汤饭馆寡母大婶的独子。而这位宋律师则极其感念当年大婶让他赊账吃饭的旧恩,不仅发达之后登门还钱谢恩,还在之后的每一天都带着下属光顾饭馆的生意,尽管下属快吃吐了。
所以尽管他顾忌这种与政治沾边儿的案件,也拒绝了律师前辈相似的请求。但当大婶求他帮忙时,他还是伸出了援手。他带着大婶去了拘留所看镇宇。真正的触动大概发生在,看到镇宇身上的累累伤痕,和大婶心疼儿子而本能的对狱警打骂撕扯时,他作为一名父亲所受到的冲击。
所以他坚定不移的为镇宇辩护。所有检方提出的明面上的证据都被宋律师一一驳倒了。难的是,他无法证明镇宇们所遭受的刑讯毒打,这才是改涉国家安全案件为滥用公权案件的关键(前者是政治案说不清,而后者有证据就能胜诉)。最终审判即将到来,如果找不到有力证据就会输掉辩护,镇宇们就会入狱。然而正义者不孤单,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名曾为镇宇治疗的军医设法联系到宋律师说他目睹了刑讯并愿出庭作证。简直太好了,宋律师弄来了包括外媒在内的媒体出席审判,并使法官同意临时增加证人。
最终审判日,法庭之上,军医掷地有声,说出了警察刑讯逼供,捏造学生“自述”的事实。一时真相大白,甚至检方也无法提出异议。
可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法庭,如果有理就能赢,事情也不会进展到这一步了。
法庭外人声大作,原来是宪兵队来抓捕军医。而检方则厚颜无耻的宣布:这名军医擅离军营,实为逃兵,所言均是编造,遑论作为证词。
法官马上以执行军法为名顺水推舟,命令书记删掉军医刚刚说出的证言,宣布证词无效。
宋律师冲到法官席前,拦住法官即将落下的锤子,要法官收回刚才说过的话。他大声疾呼:证人不顾一切来告诉我们证言,怎么可以删除?快撤销你说的话!最终被安保拉走的他绝望痛陈:“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审判?这个国家的法治哪里去了?这算什么审判?”
镇宇还是被判了监禁,但年份少了一些。其他律师以不再上诉为条件,和检方、法庭谈判,帮他争取了3年刑期。这和宋律师的初衷有悖,因为他认为这个案件不是有多少罪的问题,是有罪和无罪的问题。可笑的是,与检方和法庭谈判恰是其他律师根据经验在一开始就提出的方案,宋律师经此一番抗争,也没有改变现实半点。
那么,世界会变好吗?导演给出了他的态度。
影片最后,那个从法官职位辞职只想赚钱的宋律师,经历这次辩护,转变为一名“革命”分子,他走上街头振臂疾呼,号召市民为去世的进步人士哀悼,当警察的烟雾弹和警棍迫近,他以一敌百,毫无退缩。
最终他被捕了,曾经的辩护人宋律师,成为被告。开庭当天,自发为他辩护的律师坐满了旁听席,字幕上说,全釜山142位律师,当天有99人出席。法官念着一个又一个律师的名字,那些曾经对他不屑的同行,如今为他挺身而出,宋律师不禁回头看向他们,露出了微笑……正义也许迟到,但不会缺席,前行虽有无数阻力,但时代终将改变。
如镇宇曾对宋律师说的那句话:以卵击石,鸡蛋虽软,石头虽硬,但鸡蛋是活的,石头是死的,总有一天,石头会风化成灰,鸡蛋也会孵出生命,跨越石头……
这部电影据说在韩国观影次数超过了一千万,而韩国总人数也不过五千多万,可见影片之优秀。
在影片之中,有一段精彩对话,发生在宋律师和警察头子之间。后者认为是他这样的人维护了国家的秩序,维护了国民的生活。而宋律师却追问他是否知道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国民,而非一小部分掌握特权的人。
国家、人权、公权力、法治、民主……这些概念在影片中不是高高在上,不是虚无飘渺,而是波及每一个个体,每一种生活。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人独善其身,比如宋律师的合伙人,宋说你想让你的儿子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吗?合伙人答道:我会送儿子去留学的;有的人隔岸观火,比如留美归国的大客户公子跟宋律师说,虽然我也追求民主,但我认为只能用暴力推翻暴力者,跟暴力者对话是没有用的。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我们的国民收入还要升高到三倍,才能争取法治民主……而宋反驳说,我不认为不够富裕就不配享受法治民主。哪怕丢掉大客户,他也要去做辩护人。
比票房更厉害的是,这是又一部改变了司法现实的影片,韩国文艺工作者这一点,真的挺牛。影片上映后的当年,釜山法院就重新审判了33年前的这桩案件,并改判当事人无罪。
虽然电影的现实影响力如此之大,但有熟悉韩国历史的网友说,导演其实尽力避免带入太多政治意味,所挑选的案件也是那个时代相对小的事件。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比如宋律师切入此案,是从报恩到为了守护自己的孩子,都是从私人视角出发,进而触及了国家、法治、民主的宏大概念。如此看来,导演其实是睿智的,因为人性之光远比政治立场更能唤起共鸣。
以卵击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