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之殇
今天和朋友讨论到一个问题:为啥超级英雄电影似乎普遍不受专业影评人的待见?(相比之下,普通观众给出的评分还不错),我仔细想了想,虽然不是专业做影评的,但我还是想把我自己的思考说出来。 一提到超级英雄,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漫威和DC了,毕竟这两家出的超级英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再加上它们造就的超级英雄名气确实都很大,前者比如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等等,后者比如蝙蝠侠、神奇女侠、海王等等,单纯拎出来一个都能让一众粉丝兴奋不已。但是别忘了,我想说的是(容我插个话),在超级英雄领域里,咱们中国也是有一大块儿占地的,比如悟空、哪吒、姜子牙… (画外音:你这是神话人物啊!对,是神话人物,神话人物就是我们本土的超级英雄啊。那日本的超级英雄是…没错,你猜对了,奥特曼!那印度的呢?…哈奴曼!) 近些年,国漫电影人带领着本土超级英雄送给我们很多感动,从大家给出的认可就能够看出未来可期。在将来,我觉得更多这类作品将不失成为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一份子走向世界更深处的可能性,在这里,我和大家一样心怀祝福和期盼。 回归正题,今天只谈国外的超级英雄电影。其实早前在网上就有看到类似“超级英雄电影都是烂片吗”,“超级英雄电影是影史的倒退吗”等等这些一系列论题。其中也不乏一些导演的发声,比如执导过《谁杀死了堂吉诃德》的特瑞·吉列姆就曾发表过“我恨超级英雄电影,那就是一坨屎,长大好嘛,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做青年梦”的言论(话虽狠,但可能恰恰代表了一部分专业人士的真实所想),相比之下,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拍超级英雄电影”,斯皮尔伯格的回答就显得温柔多了—“我们总是幻想自己变得强大,拥有超能力甚至像巨人……但是超级英雄电影里我们容易受到伤害。”(我不去拍,是因为怕受到伤害,到底是什么伤害没说,不管斯导言论的具体内容如何,单纯这高话商还是值得学习的) 说实话,我并不认同特瑞·吉列姆的说法,说超英电影就是一坨屎确实有点过了,这言语里明显有种一棒子打死的过激,而且也显然缺乏了尊重超英粉丝的那份理性。相反,我认为存在即合理,超级英雄电影有它本身的价值。诚然,光怪陆离的特效是超级英雄电影的标配,奇幻视觉和震撼音效所打造出来的视听感受往往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元素,即便观众一边喊着审美疲劳,但另一边其实还是乐此不疲的(看看漫威的票房就知道)。嘴上嚷嚷,身体诚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观众不会想太多,正如一些人所说的“爆米花电影,爽就够了”,爽到天花乱坠就行,爽到炸翻影院就行,普天大众追寻的就是这种感官上酣畅淋漓的刺激,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不过,专业影评人对此就不太买账了,他们所关注和感兴趣的更多的是藏在电影里面的东西,他们所瞄准的是一部电影的内在,他们要挖的是电影的深核。深核,才是一部电影真正的魅力源泉。 纵观超英电影,能真正做到体现出其深核的作品确实屈指可数,这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专业影评人对超英电影如此“苛刻”了。那既然说屈指可数,那能数的出来的作品是哪些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DC蝙蝠侠三部曲了,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的,被誉为拯救DC的翻山之作。诺兰蝙蝠侠三部曲,是少有的成功圈粉普通观众而且成功收获业内人士好评的作品。蝙蝠侠三部曲能在业内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为超英电影正名了。(特导你看,超英电影,并不都是一坨屎嘛) 拿蝙蝠侠三部曲中的黑暗骑士举例,它是史上第一部票房突破十亿、第一部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第一部获得奥斯卡表演奖的超级英雄电影,诸多头衔加身,使得这部作品光芒万丈,黑暗骑士无疑是DC的封神之作,被网友称为DC的镇店之宝也并不为过。黑暗骑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导演诺兰给其加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辨,深刻的人文主旨以及鲜明的现实立意。当超级英雄有了主角光环之外的东西,他就得以更好的融入了大众,一个本身要面对社会伦理、道德、法律等等方面问题的蝙蝠侠站在观众面前,就让观众产生了共鸣。而共鸣,就是专业影评人心仪的东西了,毕竟,世界这么复杂,很多问题并不是只要有了超级英雄就能解决的了的(漫威这边也曾有过这种探讨,比如复仇者联盟的索科维亚事件),就像咱们武侠小说里的人物,纵然习得了绝世武功,但也要面对儿女情长、家国抉择等等,所谓的深核,就体现在这里。 有深核的超级英雄电影永远值得期待,我们说神作之所以成为神作,是因为神作的凤毛麟角,类似蝙蝠侠三部曲这样的超英电影难再。如今更多的超英电影更像只是为了作为电影制作水准的一种体现而存在着,它们像是工业光魔、维塔数字等等这些世界一流特效公司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包含着炫技嫌疑般的刻板,经费常常烧在表像,这或许也正是专业影评人的诟病所在。 超级英雄解决不了的问题,该由谁来解决?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导演。值得欣慰的是,漫威和DC在近些年似乎也有开始明白起这个道理来。自诺兰拯救蝙蝠侠之后,我们也终于看到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有开挖深核那味了),比如罗素兄弟执导的复联终章(对反派灭霸的人设思考及复杂性塑造),比如托德•菲利普斯执导的小丑(对小丑起源的追溯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影射),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导演自身的人文情怀和对角色内心的深度发掘,反派角色也不再是用一句单纯的“他坏”就能评价的了的了,甚至痛恨之余让人有了一丝怜悯,爱恨交加。这样的作品就变得有趣且饱满的多,也就自然而然能获得观众以及业内一致的好评了。我认为,能拯救超级英雄世界的不是超级英雄本人,而是身为凡胎的导演的洞察、眼界和功力。 漫威和DC,各自未来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继续走,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静静等待:下一部能登上神坛打动到我们的,会是来自哪一部作品的石破天惊呢?一句发问,这就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