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关系和套近乎
这些年,行走在国外,总能无时不在地感受到外国小商贩的满满热情。刚从海关一走出,马上会被出租车司机、导游和手持各类商品的小贩们包围。早些年,他们一般会用英语叫着:“Chinese people ,my old friends”(中国人,我的老朋友)。近年来,不但越来越多的中文标识出现在世界各地,而且小商贩们学汉语的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会用汉语喊着“你好,中国朋友。” 太史公总结过“天下熙熙,皆为利起;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曾经也被老外这种热情感动,但只要你不买他们的商品,他们也立码将热情送到下一位身上。商人是逐利的,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的到来就意味着机会和生意,就意味着钱来了。没有好处,人家才不愿意学习你的语言。人家热情的其实不是人,而是你口袋中的钱。 小商贩学汉语,外国政要们也会为中国人拜年送祝福,发行中国元素的邮票,书写张贴中国的春联等。越来越多国家开设了中国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熊猫和功夫等。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和综合实力。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改变他们对中国的看法,重新审视如何定位与中国的关系。这些年来,南太的波利尼西亚人一再宣称自己来自中国的南方;美洲的印第安人也称来自中国的商朝;欧洲的一些景点,经常播放着音乐《梁祝》和《茉莉花》;大洋洲的一些部落可以用汉语唱《龙的传人》和《外婆的澎湖湾》;非洲出现越来越多的郑和船队的后代。这些东西,当作是学术研究研究一下,未尝不可,如果非要感觉从家是认真的,非常把别人的热情当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老外套近乎与拉关系的能力和底限远远会超出想象的空间。 在《马可波罗行记》中,马可波罗就将中国描绘成了黄金遍地,拥有发达文明的先进之地。那时,穿中国丝绸,用中国瓷器,甚至能谈论到中国都是一种高逼格的行为。但凡能和中国扯上点关系,人家都能高看你一眼。大航海时代开启,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到东方陆上道路受阻。哥伦布航海之时,就携带了西班牙国王写给中国大汗的书信,信中有不少拍马屁的话。明朝时,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来到中国生活了25年,1637年返回欧洲后撰写了一本名为《大中国志》书,在书中他提出中国人是“白人”。之后,很多来华的传教士都认为中国人皮肤白皙、高达俊美,是货真价实的 “白人”。而后来呢?西方国家进入工业革命后,国力日渐强盛。在乾隆年间,英国马噶尔尼来华,了解中国实情后已经开始有轻蔑之意,逐渐开始与中国划开界限,保持距离。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败大清帝国,强开中国国门。中国人的地位和形象在西方人的眼里日渐降低,不再是“白种人”,而成了“东亚病夫”的“黄种人”。 正所谓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你强大、富有,你就会有很多朋友,你弱小贫穷,你就会有很多敌人。1815年,法国的拿破仑只用了20天攻占巴黎后复辟。当时巴黎《总汇通报》(Le Moniteur universel)的标题非常有趣。1815年3月1日当拿破仑从法国南部昂蒂布上岸时,当天的报纸上写道:“科西嘉怪物登陆儒昂港”;第二天称“杀人魔王向格拉斯挺进”;第三天为“篡夺者进入格勒诺布尔”;第四天当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就拿下里昂时候的报道则更谨慎“波拿巴将军攻抵里昂”;第五天变成“拿破仑将军光复枫丹白露”;而第六天则就是“皇帝陛下即将凯旋巴黎”了。来自科西嘉岛的怪物,不是,是敬爱的皇帝陛下已经抵达他忠实的巴黎。”看,这是多么的娴熟和行云流水。 人呢,一定要清醒,不要被外国人的拉关系和套近乎所忽悠,否则,很容易成为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