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
以戒为师 由小乘转来。
近一百年修得最好的是弘一大师,临终的偈,写给朋友夏丏尊丰子恺:“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 廓而亡言 花满春枝 天心月圆” 悲欣交集。
释迦摩尼临死四问中:以戒为师
知止(去贪)而后有定……,戒定慧
戒是一切功德的住处。看一个佛教兴不兴,就看出家人守不守戒。戒律是三藏之一。
佛法是智信的法 不是迷信的法。
经的集结:阿南
论的集结:摩诃迦叶
律的集结:优婆离
佛灭100年后 上座部 律再结集 700比丘 700结集。止辩所以息争
四分律 如何把一个小乘的律宗变成大乘的律宗?把妄情去掉知妄业。种子一现行就立刻又变成八识田中的种子,不断。然后受罪的成佛的都是我们自己。明白只有守戒才能不造恶业。
中国人根本认为人性是善的。即使做坏事都想掩盖的。把戒体发在心里,身语意众善奉行,最后当然就诸恶莫作了。戒体 戒形 戒相 由于内而发于外 通戒 五戒 而守菩萨大戒 摄善法戒 摄众生戒(布施 力行 爱语 同视)同而不流 合而不乱。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