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傍晚出去散了散步,去邮局把信寄了,虽说是冬天,但还是走出了一身汗。
回到住处换了一身衣服,稍觉疲惫,本想着在床上咪一会儿再去吃饭,结果一觉醒来,已是凌晨一点多。
桌上的台灯依然亮着,电脑依然开着,可我已睡意全无,也不觉得饿。于是起床洗漱,泡了一杯热咖啡,坐在电脑前,随便写写东西。
对面楼里的棋牌室有一帮人在打麻将,大呼小叫地闹个不停,闹了一会儿,也就散了。无边的夜里唯余不远处此起彼伏的车声,夹杂着一两声喇叭声,越发显得暗夜沉沉,一种喧嚣中的茫茫沉寂。
最近在练习写随笔和小品,通过模仿自己喜欢的一些作家的笔调来进行尝试,也希望能借此增加一些词汇量和着眼点,这些都是基本功,需要时间来慢慢雕琢,并非能一蹴而就。
阅读到一定的量,可以开始写一写,写作的练习反过头来会促进阅读,以往仅仅作为一个读者时容易轻易放过的细节(如文章的开头,人物的描写,冲突的安排,情节的转换......),却特别容易触及一个写者的目光。
边写边读,边读边写,说白了就是现学现练,以赛代练,在赛场中的演练更能迅速提高和巩固各项基本技能,且更能培养出实践的感觉。
这样的练习并非想弄出个什么了不得的结果来,仅仅是想为自己培养一个消遣、一个爱好,让自己能有个精神寄托,也让自己不至于将时间花在鸡零狗碎的杂事上而最终蹉跎了岁月。
在以往的阅读中,常常折服于一些作者的勤奋和坚持,在他们身上,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拿来写一写,都可以化为文字并编排得兴味盎然,如香港的董桥先生和叶灵凤先生,如书界的宿儒黄裳先生和谷林先生;已故的大师汪曾祺先生更不必说,在他那里,一草一木,一饭一食都能写出别样的味道来。
这些前辈对我而言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但求能在他们的作品里学得灵光一瓣已是心满意足,如果还能获得些许启迪,那更是意外之喜。
急景凋年里有书为友,有前代风流写下的片言只语带来慰藉,有力所能及的爱好可以栖迟,幸运如此,夫复何求?
写到这里,万籁俱静。光阴的宛转,越发在凌晨的这个时刻星河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