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活动室观感
好喜欢放大镜活动室(民国文献室)。
老师温柔友善,个人活动自由,空间非常安静,基本只有我、一个老师和一个录文献的学姐(从未交谈)。每次进去登记时候都暗自兴奋,“要进入极乐世界了”,很娴熟地戴上手套抱着报纸默默坐下,再脱掉手套(橡胶味实在是太大了,用洗手液洗好几遍手都消除不掉,而且也不方便记笔记),开始时空漫游。老师见到我会笑着打招呼“来了噶”,和一直坐到打铃的我讲“下班啦,明天再来吧”。神圣地再次戴上手套把没有读完的报纸抱回去装在盒子里,放在文献柜前的凳子上,方便下次拿取,最后脱掉手套放在报纸盒旁。突然发觉这一套流程有种莫名神秘的仪式感。
因为《大公报(天津)》缩印影印版实在是太小,当我询问有没有放大镜时候,老师回答“好像没有,不好意思啊”。可能是我时常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非人的不平等的摧残,突然这么被尊重就几近感激地昏厥过去。一会她走到身边又和我讲这套书字小好费眼睛,其实本来是有配套的放大镜的,但是当时文献转移的时候那边就是说找不到了,如果一旦登记器材购置她就会提出的。
今天临走前问老师有没有书签方便标记一下,她拿了厚厚一沓空白的目录索书卡塞给我,“有时间就来噶”。
想起在五楼实习的舍友说,这里的老师每天都见不了几个人,说不了几句话,都很寂寞。
寂寞也许不是主要原因,可能本来就是很好的人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