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超︱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60家笔墨研究观摩展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当代画坛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任何脱离了笔墨体系的作品无法称为中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有相对稳定的法则和规范,这些法则和规范的建立有助于画家进入这个有无比探索空间的艺术世界。但是笔墨系统的法则与规范,决不是要画家墨守成规,而是容许和鼓励他们有所探求和创新,须能“借古以开今”(石涛语)。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前贤血战古人,又能参合时代精神在艺术上自我演进。借古开今的出发点则是“开今”而“借古”,意是站在当下,在不断开拓、实验的同时,把历史作为参照、对话、挑战和超越的对象,构成延伸与超越的关系。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今---当代中国画笔墨60家线上学术观摩展”为名,是为了将笔墨作为一个学术课题提出来,邀请当代名家展示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创造,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重新研究笔墨风格的意义和它的价值。相信参展的这60位个性笔墨风格鲜明的画家在笔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会对人们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而且会把画界对笔墨风格的讨论引向深入。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学术主持:王镛 学术顾问:赵成民 展标题字:杨晓阳
参展画家 参展画家排序: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珏 王涛 王赞边 边铁生 卢振华 邓容存 刘万鸣 刘巨德 刘东亮 刘振东 许金辉 华其敏 朱道平 朱葵 纪连彬 巩崇君 李宝林 李保民 李孝萱 李越 宋鸣 宋玉麟 吴绪经 何韵兰 杜跃华 陈茂叶 陈子贞 陈振江 陈振华 陈履生 陈炜 张立柱 张立辰 张捷 张道兴 张友宪 张凌超 张正玲 张建国 张世靖 赵晓峰 金晨 易凭 杨子健 洪惠镇 贾广健 秦天柱 袁 武 徐勇民 徐恒瑜 高令敏 曹留夫 犁夫 韩玮 韩莉 窦建波 裘兆明 裴保印 蔡智 魏志平
张凌超 参展画家

张凌超,1941年生,河南省荥阳市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班、中国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胡杨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荥阳书画院院长。出版有《张凌超画集》、《张凌超山水画精品集》、《张凌超山水新作》、《中国近现代名家张凌超画集》、《名家风范张凌超中国画解析》、《当代实力派名家收藏研究》、《怎样画胡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荣宝斋画谱》等十几部专集。自 2000年至今,先后十八次带领学生深入我国新疆、内蒙、甘肃等胡杨生长分布的几十个地区,考察、研究、体验、感悟、采风。十几年来创作了《春之韵》、《夏之歌》、《秋之赋》、《冬之魂》、《天人合一、天地和谐》等五个篇章胡杨系列作品。
作品欣赏
胡桐万树连天长 --观张凌超胡杨画有感 邵大箴 张凌超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画家,在创作中,他能一如既往地固守住自己的一片天,以洒脱自由而又扎实沉稳的心态怀抱世界。他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和灵敏的捕捉形象、撷取生命激情的能力,作品具有民族意蕴和现代意识,设色严谨,灵心见骨,体现出卓越不凡的生命气象。观张凌超的胡杨画组图,我不能不肃穆而立,向那些或荣或枯的伟岸身躯敬礼;我也无法不“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向那些或立或卧的伟大灵魂叩问。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清人宋伯鲁《胡桐行》中“君不见额林之北古道旁,胡桐万树连天长“的诗句。这是专门写胡杨的诗。若用它来评价张凌超的胡杨画,则庶几近之。


在我国古代,胡杨被称为”胡桐“或”梧桐“,是新疆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曾被世人誉之为“英雄之树”、“不朽之树”、“传奇之树”……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令人称奇。以水墨为法,以胡杨入画。这就是张凌超。他的胡杨画,讲究构图、布局。无论远近分布、高低错落、大小搭配、疏密相间、动静结合,都既合法度,又独具匠心。一幅幅胡杨画,耐看,耐咂摸,回味无穷,美不胜收。


数年来,他穿梭于胡杨林间,潜心积累,反复探索。其胡杨画气象雄魄、意境高远。他运用水墨简朴、素净、率性、本真的特性,表现胡杨独特的品格。他的胡杨作品《洗礼》、《苍龙抱月》墨色苍劲、姿态张扬、浓淡相宜,层次清晰、富有纵深,形神兼备、气韵俱盛,将胡杨不屈的生命张力以及生死强烈对比的生存环境,表现得酣畅淋漓,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他用独创的皴法勾勒、描绘胡杨奇异的生存状态。他先以遒劲的线条,勾勒胡杨枝干骨架。然后,区别对象,在留白处运用各种皴法加以不同的皴擦渲染,将老与新、枯与荣、死与生各种状态胡杨的肌理、质感、天然野趣,刻画得栩栩逼真。这是他在笔法技巧上对林木画的突破和贡献。


品读张凌超的胡杨画,有如聆听生命礼赞、英雄颂歌。他的《风云突变》,仿佛风暴沙尘正呼啸扑来,胡杨毫无惧色,挺身迎战;他的《冬之魂》,《雪山滋春林》数九寒天,胡杨笑傲冰雪,期待雪化时难得的源头活水;他的《夏之歌》,《神山圣水英雄树》,《生命赞歌》骄阳似火,大漠生烟,胡杨撑起一片片浓荫,护卫着绿洲中的生灵……他画中所有的胡杨都无愧是大漠英雄树、绿洲守护神!

品读张凌超的胡杨画,有如展开历史长卷,走进时空长廊。他的胡杨《历尽沧桑》,《不朽丰碑》似眺望过秦时明月、汉时烽火,伴随中华走过数千年磨难与辉煌;他的胡杨《仰天长啸》,《大漠卫士》似正惊闻鼓角震天、战马嘶鸣;他的胡杨是《铜墙铁壁》,《中流砥柱》,替丝绸之路的商旅遮阳挡沙,为屯垦守边的将士洗尘接风;他的胡杨《任重道远》,与时俱进,与腾空的蘑菇云同起舞,与飞天的神舟号共欢唱……胡杨是精怪,是神树,它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情感,通过画家的画笔,穿越时空,直达人的心灵。




打开张凌超的胡杨画组图,分明听到命运敲门的声音,听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在胡杨林的上空反复交替的轰响。生与死,命运与英雄,悲怆与欢乐,多个主题纠结缠绕,时而激越冲突,时而把手言欢。最后,命运敲门之声骤退,所有的搏击归于沉静,万籁俱寂。此时,我仿佛看到沙丘上坐立倒卧的都是佛。是的,胡杨的生命史最能表象佛教所言之成、住、坏、空。千年而成、千年而住、千年而坏、千年而空,然后又是轮回。此是大劫数,亦是大悲怆,又何尝不是大欢喜?


我看此画,悲欣交集。 张凌超的胡杨画艺术已然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其雄浑大气、昂扬刚健,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的画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有永恒的审美和收藏价值! 本文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