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朋友 后会无期

少时女神已嫁为人妻,童年好友也结婚生子。毕业后我渡海求学 4 年有余,26 岁还在学海浮沉,小心翼翼地裹藏着软弱,躲在象牙塔中窥伺世界。有个朋友讲过一个“半中年”的概念:假如一个人能活一百岁,五十岁是中年,二十五岁便是“半中年”。
我原本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简直是中年危机提前到来。但随着 “半中年”的第一个年头过去,我意识到这几乎是当代年轻人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生理机能明显下滑,心理逐渐趋向中庸,「无所谓」、「都挺好」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不要说十几岁时的任性冲动,连二十出头的莽撞冲劲儿也渐行渐远。物质欲望平稳增长,收入水平依然稳定。感情生活趋于平静,生活期待日益现实。钞票多挣一张是一张,杠精少惹一个是一个。
活得精彩的人当然大有人在,提出“半中年”概念的那个朋友算其中一个。硕士毕业回国,转行做了记者,算是迈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小步。没放弃对爱情的执着,坚持着为幸福的追求。可能正是因为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忧患意识,才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努力的想活得更有意义。
什么是“有意义”。许三多反复地说:“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他还说“这是句傻话,聪明人用不上”。这是句车轱辘话,讲来讲去好像讲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讲。我特别喜欢《士兵突击》,是我个人的“圣经”,是我的分海摩西。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台词,每次我想起一段“道理”的同时,也会想起这段话。我对这种屁话连天的表达方式尤为赞许,甚至于不经意间就会将其背诵下来。
我又想起最近看到的一段话,“你看这风一会向东吹,一会向西吹,我们的头发就是这样吹乱的”。风向东吹又向西吹,把头发吹乱,这不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废话吗?可为什么他讲的这样的有道理,又让人没法反驳。我真的是太喜欢废话了,如果诺贝尔开设一个废话奖,我大概会年年受赏。
进入“半中年”,不得不开始面对永无止境的焦虑。我开始像一艘破洞的行船,各种各样的事情像海水漫灌一样涌进来,沉船是必然的结果,挣扎只能解决时间问题。经济问题异军突进,从生活题海中一马当先冲杀而来。房租、伙食、交通、社交、健康管理,各种各样的金钱需求张开血盆大口。为了满足刚需和冗余的欲望,不得不开始出卖健康和时间来换取经济回报。连续三天加班到十一点,今天终于按时下班了,走在街上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就好像同居几年的恋人,转身搬离共同的家,茫然失措的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一样。孩子是被好奇心推动长大的,成年人却被生活的惯性支配着。
有个喜欢的作家,他看完《心花怒放》后写了一段文字“你朝生活大喊「我尼玛!」,生活用枪顶着你脑门子让你唱一百遍《喜羊羊》”。和我现在的心情真的好接近啊,下班和朋友闲聊,顺手写了一首小诗:
生活
用钱堵住了我的嘴巴子
还他妈
给了我一巴掌
抽完
笑眯眯地问我
“你爽吗”
“爽!爽!”
我赶紧说
“您再塞点儿”
这篇啥也不是的文章,是一个叫做“人间指西东北编辑部”的公众号的约稿文章,虽然较高后也没刊发。但我很喜欢这个指哪儿都不指南的想法,“你不用对每个过客都负责,也别去教别人该走哪条路”。这句废话,也来自《后会无期》。
朋友,后会无期。
菅田酱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的学生沉默不语 (7人喜欢)
- 从学徒到先锋:前川国男 1930-1935 (1人喜欢)
- 学建筑真得有个好爸爸? (1人喜欢)
- 车轮着火了,在《雪国》里的越后汤泽 (5人喜欢)
- 给研究室学生们写的新年祝福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