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良心(三)
伊甸园象征着那种为婴儿、动物和天使所储备的状态,其中不存在道德冲突和责任...

人是道德的动物:但是他要获得道德意识也并非易事。他不是像花儿朝着太阳成长那样简单地获得道德判断。事实上,像自由与人类自我意识的其他方面一样,道德意识也只有以内心冲突和焦虑为代价才能获得。
这种冲突在那个关于第一个人的令人神往的神话,即《圣经》亚当的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这个古巴比伦的故事在公元前850年左右经过改写,载入《旧约》,它描述了道德顿悟与自我意识是如何同时诞生的。像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以及其他神话一样,这个关于亚当的故事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真理,这并非因为它提到了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因为它描绘了所有人所共有的某种深刻内在体验。
故事是这样的,亚当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园,在那里,上帝“使各种各样的树木成长,这些树赏心悦目,并可作食物”。在这个乐园里,他们不既知道苦难,也没有需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焦虑,没有内疚;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的”。他们无须为了谋生而与大地斗争,他们没有自己内在的心理冲突,也没有与上帝的精神冲突。

但上帝命令亚当不许吃伊甸园中善恶知识之树与生命之树的果子,“以免他像上帝一样能够知道善恶”。当亚当和夏娃确实吃了第一颗树上的果实后,“他们的眼睛睁开了”;而他们知道善恶的第一个证据是,他们体验到了焦虑和内疚。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赤身裸体”,而当中午上帝像往常一样散步穿过伊甸园时,正如作者所说,亚当和夏娃用他们孩子似的、可爱的方式,躲到了树丛中,以免被他看到。
上帝对于他们的违抗非常愤怒,对他们进行了惩罚。女的被判对其丈夫有性渴望,在生儿育女时经受痛苦,而对于男的,上帝则惩罚他终身劳苦。
只有汗流满面,你才能
谋生,
直到你回归土地......
因为你本是尘土,
而你必须回归于尘土。
这个绝妙的故事实际上是以早期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原始方式描述了每一个人一到三岁某个时候的发展中所发生的事情,即自我意识的出现。在这之前,个体生活在伊甸园中,这是在子宫中生存的时期以及婴儿早期的一个象征,此时他完全受到父母的照顾,他的生活是温暖和舒适的。伊甸园象征着那种为婴儿、动物和天使所储备的状态,其中不存在道德冲突和责任;这是天真无知的时期,此时他“既不知道羞耻,也不知道内疚”。这些没有生产活动的乐园画面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文学中,而且它们通常是一种回溯,浪漫性地渴望回到自我意识出现以前的早期状态,或者回到那种更为极端的状态(天真无知时期在心理上与这种状态有很多共同之处),即在子宫中的存在状态。

这个神话还进一步象征,由于“天真无知”的丧失以及道德敏感性的初步发展,人们继承了自我意识、焦虑和内疚感这些独特的负担。同样,他还有一种意识---尽管这种意识可能要到后来才会出现---即他是“尘土的”。也就是说,他意识到,将来某个时刻他会死去;他意识到了他自己的有限性。
从积极的一面看,吃知识之树的果子并知道是非,代表了心理与精神个体的诞生。实际上,黑格尔在谈到这个神话时,说人的这种“堕落”是一种“向上的堕落”。将这个神话载入《创世纪》这本书的早期希伯来作家,完全可以使其成为神圣歌曲与欢庆的海洋,因为这一天---而不是上帝创造亚当那一天---是作为人类的人真正诞生的日子。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所描述的这一切都成了反对上帝意志和戒律。上帝被描述为非常愤怒,因为“人已经变得像我们当中的一个,能够知道善恶;现在,假设他也伸出他的手,摘下生命之树的果实来吃,那么他也将永生”!
我们是不是应该相信,这个上帝并不希望人拥有知识和道德敏感性---就在这一章前面提到的《创世纪》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这个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如果说这包含有什么含义的话,那它就意味着在自由、创造性和道德选择方面与上帝的相似性?我能是不是应该认为上帝希望将人一直保持在天真无知的状态以及心理的、道德的盲目中?(未完...)
文 | 【美】罗格.梅 《人的自我寻求》
郭本禹 方红 译
编辑 | 阿朴
图片 | 网络
在你最需要的时刻相遇
西安厚朴心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