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蒂的短篇小说《游艇之类》
今年我们再版了杜鲁门·卡波蒂的文集,并在《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中新增一篇《游艇之类》,以下是这篇新收录短篇小说的选文。
一如既往轻盈,飘逸,美感 ,卡波蒂的文学就像他的生活既脆弱又闪耀,美与真诚是他的文字所拥有的最好品质。希望有新的读者可以认识她,而旧的读者能更热爱他。
《游艇之类》
[美] 杜鲁门·卡波蒂
[译] 冯涛

有一次,一位意大利的朋友租下了一艘巨大而又顶级奢华的游艇,邀我和他全家一起花三个礼拜的时间环游希腊诸岛和安纳托利亚[1]土耳其的南部海岸。除了朋友全家和我,唯一的外客是位尊贵而且非常聪明的女性,我该称她为威廉斯太太。阿德莱·史蒂文森原本应该是另一外外客的;让我感到难过的是,他死在了海上环游开始的一个星期前。
在出发的那一天,威廉斯太太和我来到了那艘游艇“魔法号”停泊的比雷埃夫斯[2]。那艘游艇白色镶金,桃花心木的甲板闪闪发光。漂亮极了。除了船长以外,还有一位意大利厨师和十名船员。我们上船的时候,一身明显是量身定制的白色制服的船长站在船头恭迎,水手们带着自己的行礼也跟在我们后面上了船。船长相貌英俊,不过饱经风霜的脸上表情严峻,因为他有严峻的消息要向我们传达。哎呀!我们东道主的家里有人暴卒,举家哀悼;我们的东道主为无法及时预先告知我们而深表遗憾。
“哦,天哪,”威廉斯太太叹息道。“先是阿德莱。现在又是这个。也许他们该给这艘船改个名字,叫‘着魔号’了。”
我的心也是一沉,因为我们当然会认为这次的海上环游也就此取消了。但根本就没有!船长接到的命令是海上环游照原计划继续进行。
“瞧,”威廉斯太太道,“这才是我说的上等人呢。”
尽管对我们意大利同伴的缺席深感遗憾,不过一想到整条游艇都归我们指挥,还是很让人感到陶醉和兴奋的。不出一个钟头,我们已经在横穿波光潋滟的爱琴海了。
当天空开始变得深沉,当一弯新月——像是一片柠檬皮——升起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斯派措普拉那陡峭的暗蓝色身影,这个岛归希腊航运巨头斯塔夫罗斯·尼亚霍斯[3]私人所有,按照事先的安排,我们要在这儿上岸度过我们的第一个夜晚。生气勃勃而又无比敏感的尼亚霍斯夫人尤金妮在港口迎接我们,分乘几辆微型吉普,我们朝主宅进发,主宅建在悬崖之上,周遭的大海和远处的白色岛屿尽收眼底。
这个岛以自然条件而言干旱而又贫瘠,用水都是由油轮运进来的;已经变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乐园,宛如卢梭[4]画笔下的森林。成千上万只野鸡——专门养了来供秋天的狩猎聚会之用——蹭得树叶沙沙作响,鹿的眼睛,成百上千只,在林木间时隐时现。夜莺在歌唱。
由戴白手套、穿正式制服的仆人伺候,我们在一个露台上进餐,无数只烛灯提供照明。远远传来尘土飞扬、酷热难当的雅典市声,眼前是一派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大部分希腊海岛那种渔民风格的生活——那些巨大的山岩看起来活像是亚利桑那的山石掉进了爱琴海里[5]。显得有点儿矫饰,甚至险恶,不过终究还是一件艺术品,大自然被一种独特的感受力所驯服并重塑。
“我们非常幸运,”尼亚霍斯夫人评论道。“傍晚在户外用餐经常都有点过于风凉了。”
用过餐后,我们在星光之下消磨时间,喝着香槟闲聊,直到我的双眼由于阳光和海水,因为美酒和迷于五色而疲惫不堪,终于完全闭上为止。
第二天上午,尤金妮站在码头上,手拿一块手绢面带微笑向我们挥手道别——如果我们知道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尤金妮,那次永别也就会变得更加令人依依不舍了——仅仅几年以后,详细的情况仍有些不太清楚,她就在死在了斯派措普拉岛上,并且葬在了那里。
八月是个西北风劲吹的月份,狂风夹杂着大量从远处的沙漠裹挟而来的沙子。它咆哮得如此猛烈,偶尔我们都不得不躲到有防护的洞穴里暂避一时。不过大部分时间里,白天都风平浪静,在蒙了一层雾气的碧蓝水晶一样的水面上,吃着意大利面和现捕的鲜鱼,喝着凉爽的葡萄酒,沉入甜美的无梦的午休,每一天就这么愉快地消磨过去。我们经常把船停下,在极深的海水里游泳;有时候,当我们发现就像海贝内部那样干净的、与世隔绝的沙滩时,我们就会换上快艇到那上面去野餐。
当我们离开爱琴海,驶入土耳其海域的时候,一只鼠海豚开始跟上了我们。水手们非常喜欢他,我们都喜欢他;他和我们在一起待了两天多的时间,多么友好、聪明的动物——他会从水里完全跃出,以他的尾巴为支点跳舞,他那光闪闪、圆滚滚的身体就像个草裙舞的舞者一样扭动不停。有时候他会扎到水里,从游艇的另一侧冒出头来,炫耀他的泳技,冲我们“眉开眼笑”。当他转过身去返回自己的“故土”时,我们大家全都怅然若失。
......
[1] 安纳托利亚(Anatolia),又称小亚细亚,即今日构成土耳其亚洲部分的半岛。
[2] 比雷埃夫斯(Piraeus),希腊东南部港市。
[3] 实有其人。
[4] 法国画家亨利·卢梭。
[5] 美国亚利桑那州以蔚为奇观的高山深谷著称。
更多请阅读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上海译文文学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全国70+线下书店主题陈列+买赠,致敬“女性文学的伟大传统” (12人喜欢)
- 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30周年:当日常生活忽然成为一面破碎的镜子 (32人喜欢)
- 是好奇的追寻,也是审美的乌托邦丨上海译文文学室 2025新书预告 (9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