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同好,去过的三个辽代精品建筑小结
官方认定的三大辽代寺院是:大同华严寺、蓟县独乐寺、锦州奉国寺。
待去、待同好交流:奉国寺
我方推荐:华严寺、独乐寺、大同善化寺大殿,全部五颗星。
1.大同华严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凡遇到1961年那批文保的,赶紧进就是,和近年来评的同为国保,其实珍贵度差别很大很大)
全国18个华严寺,最有名的该是大同、西安、广州三个。寺名取自《华严经》“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是西安华严寺,建筑本身的珍贵性上是大同华严寺居首,是全国现存最早的辽、金寺院。五颗星中的三星打在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价值。
去大同时,是顺丰车司机给介绍的华严寺坐西朝东,因契丹少民有“拜日”信仰。
这加固了我们对大同的好印象,觉得是有底蕴的城市,普通城中百姓就有种不鬼祟贪小便宜的大家气感。如果说顺风车条件所限,打车去云岗时另一位出租师傅也是这样热心介绍城市,很规矩打表,还推荐包车去悬空寺,不包人家也很客气。人文地理嘛,旅游城市民风大气这是非常吸引游客的地方。五颗星的两星加在和当地人的沟通、以及吃上。
大同华严寺印象最深的就是大雄宝殿的鸱吻和牌匾。鸱吻国内寺庙体量最大,4.5米。
现查北边的鸱吻是金代原物,南边的是明代所修,两相对比,差别明显。金代鸱吻网上有对它特殊之处的解释,我记不住。就觉得肉眼可见的整体明显更活泛。仔细观察这活泛的结果是由头和尾所构成的张力,或确切说是“势”所造就,你能感到它正在动和将要再动的那种酝酿。明代的就差了好多,只有头和爪子那能感到,整个背很死。金代这个眼睛、犄角、尾巴太打眼了啊,眼睛点了活力,又由犄角和尾巴丰富了生命律动,给出了呼应,犄角和尾巴呼应的多好!明代那个突出了爪子和眼睛构成的力量,整体就显得板正。当然,这可能不仅是时代风气的问题,更多是由造的匠人手艺高低决定。明代也有活泛的。但另一方面,明清官造建筑小品平均水平就是不生动,为了显示规格,总是从体量和繁复度上去突出无趣的等级这也是事实。


“大雄宝殿”和下面的“调御丈夫”都是明代马林所写,字扎实浑稳,非常配建筑。虽然不是知名书家,印象很深。这两天正读经,所以补“ 调御丈夫”的意思:是如来十号之一,代表佛的十功德: 如来,应正,等觉,明行足(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念佛就先念这十号。调御丈夫,很多出处是念diao,可看他们解释的意思,明明是调整的tiao更符合,除非为了贴梵文发音,存疑。 “丈夫”在《佛学大辞典》是:“勇健之人。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能够精进修行不退的人。” 这解释存疑。“勇健”的含义字面上出不来,除非其它经文里能提供出处,落脚到人也很奇怪。

辽金建筑个人最喜欢它的门窗配比,窗户总是开的又大又低,搭配庑殿顶大屋顶大斗拱,显得头重身短,有种又安心又卡通的感觉。“大殿建筑为辽金时期所建,塑像为明代雕刻、壁画又是清代所绘。堪称四朝合一,全国找不到第二个。”这当时隔壁举小旗儿的导游说的。
华严寺明代被分了上、下华严,分别开山门,上华严中心是大雄宝殿,下华严是薄伽教藏殿为中心,这个殿是辽代原构。殿内四周“天宫楼阁”是国内仅有的辽代木质结构模型建筑,据说被梁思成称“海内孤品”。可本人对这个殿是啥现在完全不记得了,猪八戒吃人参果。
就记得华严寺最败兴的是后修的那个地下铜殿,黄光闪闪刺瞎眼,唯一和全局不协调的当代建造。
2.独乐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独乐寺三绝:庑殿顶山门、三层观音阁、泥塑壁画。视觉震撼比其余的是强列多了,物质遗迹本身就值四颗星。
泥塑之精从不让拍照的山门内的哼哈二将就扑面而来。匠人之巧是从两塑像少见的活泛和威武并存透出来。
我总是在这些遗存中感受到辽、金少民文化气质中那种直接的真实再加以力量的刚猛,隔了千年后就生出卡通感,特别可爱。我觉得可爱。
剩的一颗星给景区安静闲适的环境和乾隆行宫这个添头,乾隆字从年轻到老的变化和大臣们那些字好的比,摆在一起也非常有趣。
壁画说实话有先看法海寺那种宫廷顶级技法在前,生不起啥波澜。
3.大同善化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为啥独乐寺几句就过?因为饿了!这总结本来就想简短,结果华严寺太罗嗦,而我最喜欢的又是善化寺。
善化寺没有被列入三个顶级辽代建筑去,客观说它确实没有那三个“绝”多。没有华严寺、独乐寺规格高,也缺乏独乐寺那种晃眼的魅力。
但清新也是另一种魅力啊!
主观上对善化寺情有独钟,人太少了。然后我们去时又机缘巧合遇到美景,那五颗星送的就一点不犹豫。
善化寺的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因为人少,进去一会就觉得哪不一样,想了就告诉乖说:这磕头的空间独特啊,没柱子穿插。一查,这就是它最绝的一点,大殿是减柱法构成!要人多就体会不出来这种差异。其实就物质遗迹本身善化寺不能和华严寺一样三颗星,只能两颗。
加成一是人少带来的体验,因为人少,我们在蒲团上安安静静放空很久,真的是听时间流过。期间只有一个外国中年苦行男坐在主殿门槛上,腿流着血,长发和耶稣受难一样耷拉在脸上闭眼沉思(所以坐门槛就坐门槛吧,装饰了我们记忆中的画面,丰富了空间中的文化多元性。。)
这种安静带来的时间流逝感对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比看死的建筑本身更具收获,因为人对古建筑空间的使用和体会是最好的沟通,这让建筑本身活起来。所以两颗星加上。人多这种体验就没法,那总体就只能打三颗星了。
精神漫游后,出大殿,到了善化寺后边的院子里,满地小白杏干干净净躺地上。开始不敢吃,看打扫卫生的阿姨捡了一塑料袋,恩,能吃!我们也捡。到院里水龙头冲冲,一吃,又沙又甜!不亦乐乎捡杏儿吃!可惜没有塑料袋了,不能装一袋走。后来某年超市看到那种白杏儿,昂贵!一颗星再加,满分!
善化寺的花园修造所留印象比对华严寺深,好。当然没有南方园林精致,肯定差多了,但是走起来特别舒服,这点独乐寺也是。现在看大同官网对善化寺院子(不好意思用园林,但它造的时候肯定是按一定造园理念来安排)的介绍是“桃花、杏花、丁香依次开过之后,牡丹、月季、槐花、玫瑰、芍药赶着趟儿地浓艳绽放。浓荫遮蔽下的月台、大殿、连廊、花园、凉亭,轻风习习,梵音袅袅。古树下是五六只懒懒睡觉的猫。游客虽比平时多了一些,但也绝无噪杂与喧闹,观景、赏殿、敬香、拜佛,轻声细语,不惊扰端坐于殿堂里慈眉善目的佛像。”(大同市政府文采盎然的介绍链接 善化寺:千年善化 雄风犹存 - 景点景区 (dt.gov.cn) )
这介绍一点没夸张。虽然我从来叫不出那些花花草草的名字,但它们的层次感只要有心一定捕捉的到,就那种人声安静后,花们和草们就开始跟你说话的欣喜碰面,然后生出的舒服。猫咪们我们也碰到了,倏忽在你眼前出现一下,或者盘在某个地方跟你对视下,不卑不亢地不再搭理你,浑然舒服。不用像去大城市那些早已网红的景点,猫网红都有这那名字,会不由觉得那些猫们也成了小姐和公子,带着倨傲之气。
下次收拾回忆,小结石窟感受。